时间:2018-11-28 15:33 来源:上海市 作者:金玲 通讯员:胡予
规培之路,我们同行!
——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些思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承前(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是临床专家形成的关键过程,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并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住院医师刚刚完成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学业,尚未取得中级职称,入职后直面临床一线,直接参与病人的接诊及处置,他们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与技术水平的高低,间接代表着所在时期居民医疗水平。
医学生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是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逐步积累临床经验,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各种临床能力。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个体化、有针对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能保证较高培养质量,最终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扎实临床技能并具有一定科研思维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队伍。如本科学历的规培生,在学期间未接受科研培训,相关知识水平有限,未掌握文献检索的相关技能,无法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应安排更多的科研训练,如进行科研理论学习,集中学习医学统计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循证医学等,安排时间参与临床课题研究,查阅文献,撰写论文。而高学历的规培生与本科生相比他们脱离临床工作时间较长,开始进入临床时上手较慢,临床思维能力不强,临床技能生疏,则应安排更多的临床轮转时间,严格按照轮转计划实施临床培训,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符合临床实践的基本要求。另外,还必须重视医德、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相关的法学方面的教育,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当然,临床能力的高低是医生从业好坏的根本。当一名好医生,必须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而这种技能必然是临床多年的摸爬滚打所换来的。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过分依赖实验室及仪器检查来诊断疾病,往往造成误诊及漏诊。我们临床工作繁重,除了手术、查房,还要面临科研的压力,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针对规培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认识到位,从根本上重视规培带教的重要性,随时随地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规培医师。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精神上适时的疏导。只有坚持这种带教理念,才能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力量”。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全面实施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表明我国的医学生培养与教育模式已经发生变革,越来越步入规范化、国际化。同时未来医学硕士毕业生的出口也将截然不同,科学型硕士研究生面向实验室,未来可能仅能从事科研领域,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面向临床一线,未来可能仅能从事临床工作。这与精准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专业越来越精,越分越细。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应在模式上创新,如: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集合了临床规范性、资源整合性、患者中心性、专业互补性。如果将MDT诊疗模式纳入规培内容中,将以病人诊治为目的的医疗行为赋予教学性质,切实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
规培工作需要不断摸索与完善,从病史的书写到临床知识的传授,从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到基本手术的规范操作,从与同事的相处到对病人的关爱,作为带教老师,需要去探索更科学的带教方法,将带教有效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将带教工作落于实处,不流于形式,才不妄为“老师”这个德高望重的称呼,规培之路定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任重而道远,但这条路上有你,有他,有我们。
上海市同济医院耳鼻咽喉科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