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辽宁省

住培路---叙事医学提升住培生人文精神和沟通

时间:2018-12-11 10:34 来源:辽宁省 作者: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学文 翟桂兰 通讯员:张超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技术的纯理性背离了人文精神的需求,使医学变得冰冷,由此产生了日益炙热的医患关系的话题,其本质就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沟通理解关怀等,医者和患者之间的故事。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真正激发和培养医学生/住培生/医生与病人沟通并理解病人的能力,在后续的医学行为中,成为医患共情的核心,叙事医学应运而生将文学与医学结合具备叙事能力,以及拥有对患者和公众高度复杂叙事情境理解力的医学实践活动重新审视医患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将叙事能力培养纳入医学教育全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人性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为促进医学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我们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初步探索了叙事医学对住培生人文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影响

一、一个故事,曲折惊险,医患共情

这个故事,我们讲了一年,还将继续讲下去,而且,所有的医护共同参与,动情之处,泪湿双目,在辛苦、纠结、彷惶的时候,温暖着我们的内心,激发前进的动力。它的开头是一场事故,情节跌宕起伏。在去年的年末,一场灾难毫无预期,突然降临这个幸福的家庭,比影视剧的情节更惊险。一名32岁的男性,他的身份是儿子、哥哥、丈夫和父亲,急性起病的右侧肢体瘫痪及意识不清,病因是罕见而凶险的动脉夹层,当时2名住培生跟随老师值班。在救治过程中迅速建立起医患信任,共同制定医疗决策,感动了家属,也感动了所有的医生护士,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多角度分析及多学科会诊。康复半年后后,患者能够驾驶手动挡车了。故事太长,情节太多,视频图片充填着电脑的空间,有图有真相.


管床医生(住培生带教老师)多次在科室/学术会上剖析探讨


中国卒中学会公众号和家属朋友圈见证的医患真情(图中2名住培生)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们送上了衷心的祝福(摘自原文,作者:刘学文,住培基地负责人)

谢谢你们,淳朴善良的一家人,对我们百分百的信任,温暖了我们整个冬天,是我们披星戴月的动力源泉。

祝贺你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经历风雨的洗礼,未来的日子阳光明媚。

故事没有结局,岁月留给你无限的预期,

我们共同书写,所有人生都有结余。

希望医患坚冰消融,信任在你我之间传递,

试看未来晴空,阴霾远离,白云飘逸,

遍地草青青,花开的四季。

一、  无数个故事,世间悲喜,精彩人生

故事数量=n+1,简单罗列一下主要情节:1、渐进性重度痴呆,尿便失禁,完全卧床1年的73岁的老人,经过医生的努力,查找到可治性病因,治疗2月后,老夫妻携手来院,笑逐颜开;2、突然发生抽搐、精神症状的25岁青年,焦急的父母,各种不理解、不接受,用百度质疑医生,医生全力以赴,协调北京的会诊,最后是皆大欢喜的结果;3、头晕、呕吐,不能进食、起床行走的60岁患者,在地区医院治疗半月,病因不清,治疗无效,经过我们各种相关的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在春节放假的前一天下午,住培生为老人做了腰穿,依旧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家属也没有转入上级医院的能力,但给了我们最大的信任,最后全体医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激素冲击,第二天,奇迹发生了,患者明显好转,在家人搀扶下能够行走啦!我们的住培生知道后,说了一句话:真神奇!4、那些逝去的人们,医生们心里都有一个愿望:来世为你遮风挡雨。医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小社会,每天上演着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个角色都有无数的故事,医生、学生、患者、家属,每一个故事,一定是事故的开头,但是,只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一定会让结局温馨,人生精彩。



叙事医学的三大目标,一是共情,入情入理,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打通医生与患者、先进人物与普通医护人员、医学与社会的鸿沟;二是反思,警惕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破解医学的现代性危机;三是医患从利益共同体转变为情感-道德-命运共同体,实现医患和谐。在梳理病史的过程中,同时获益的是带教老师和住培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希波克拉底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重视住培生培养阶段职业素养教育加强语言沟通能力,提升共情能力,对住培生顺利进入医生角色并处理好医生与患者及有关的多元化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