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辽宁省

口腔临床带教思维模式的转变-医者仁心

时间:2018-12-25 14:58 来源:辽宁省 作者:大连市口腔医院 通讯员:王丽

转眼间在科室从事住培带教工作已经三个年头,感悟颇多,看着一个个学员从刚进入临床的羞涩,懵懂到一步步的努力提升直到最后的自信,从一位老师的角度,更多的是欣慰。诚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但是是否这样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呢?

  古语有云:“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此谓之医道”,作为医者,需心怀天下百姓,悲天悯人,治疗病痛。在我国古代就提出医学必须关注人本身,要求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作为一名临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医术,更要教会学生医德。

听一位同行说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年轻的女性患者因牙齿美观在某口腔诊所咨询,大夫检查后发现牙齿不齐,最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矫正,但是这位医生并没有给患者介绍,沟通后,全口做了28颗烤瓷牙,半年后患者出现关节不适,牙龈肿痛等症状,再去就诊这位医生已然不在此处。就口腔专业角度显然这位医生违背了医学原则,全然不顾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令人痛心。

前一段时间在沈阳的住院医师培训会上一位老师讲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需要做一项简单的临床处置,夜间在两家知名医院急诊就诊都被拒之门外,最后不得已联系了一个熟人介绍到一家下级医院20分钟就处理完了。从这里可以看到医生的冷漠,社会的悲哀。

医者具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具备普救众生之仁爱情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医学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德行建设一直被医学家所注重。医者仁心更是我国国医的宝贵传统。先人重德,也常用剑胆琴心,悬壶救世来赞美医师。

所以在住院医师临床学习中,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接诊患者中要态度端正、耐心、细心、用心倾听患者的主观诉求,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遇到疑难病例需要多学科会诊,应该主动帮患者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医生,注意自身的组织语言的方式。不要一付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患者真心体会到医生的真心付出。

触摸口腔,感受生命的跳动;倾听心声,用真心化解风云。仁心抚平伤痛,做有温度的医者,勿忘初心。


                                            综合二科  黄静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