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17 14:32 来源:上海市 作者:万悦竹 张菲菲 通讯员:宁程程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学模拟实训中心内人头攒动,“医生”、“护士”“患者”悉数到场,控制血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孕妇转运......一次次规范操作,一次次合作讨论,在院教育科和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组织下,住培产科急救演练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背景
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是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院住院医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孕产妇急救培训。此前的培训形式主要以“授课”和“考核”为主,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如何改变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呢?。
近日,我院教育科汇同妇产科住培基地在模拟实训中心开展了一次让住培学员担任老师的尝试,通过让学员自行组队来编写模拟培训教案并进行演练的方式,使学员们以“教”来促进自身的“学”,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教学相长”的过程。
急救演练筹备及实施
本次急救演练课程由产科教学团队进行课程策划与指导,演练对象主要是第二和第三年的妇产科住院医师。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演练培训,妇产科住培基地主任助理肖喜荣副主任医师为所有教学几乎是“零”基础的学员进行了产科急救知识和医学模拟剧本编写的大课培训,使学员们初步了解模拟课程教案的撰写要求。第二阶段为剧本编撰及排练,课后64名学员分为8组,学员们自行组队、自拟病例、自行复习相关急救流程、查阅最新指南和文献、编撰剧本和分配临床角色。他们根据各自的临床经历,精心编写剧本,8个教案的病种覆盖了子痫、子宫破裂、肩难产、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等等,根据剧本内容明确急救时各级医生、护士、麻醉等临床角色职能分工。为能获得一个好成绩,各组学员确定教案后还纷纷利用休息时间在实训中心模拟手术室进行了细致的排练。通过排练,大家发现了不少问题,也进一步了解了模拟设备的调试及参数设置,改进了教案的内容和流程。第三阶段为演练实施。在对教案和表演进行完善后,8小组分为三批进行正式演练。在演练前后,肖喜荣副主任医师对每一份案例和每组的剧本、急救流程及临床处置等内容进行了启发式提问和指导。根据考核方案,每批学员先演练自己小组的教案,然后由其他小组的组员进行点评,最后交叉演练,即由老师挑选一个教案编写较好的病例,随机选择1组学员进行表演,由剧本编写组Debriefing,另外一组做Debriefing的Debriefing。教案、表演和点评都计入考核成绩。
学员们演练时,各组之间都互相认真观看着表演,把发现的错误和疑问一一记下,互评时一一指出,积极踊跃地进行评价。针对这些“指责”,演练组的学员也有解释和补充的机会。最后肖老师对演练表现、小组互评统一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将教案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推敲,使学员们明白了一个好的教案必须是源于临床,但又要优化临床处理。
结语
通过编写剧本和表演,学员们巩固了急救病例的病情变化、处置流程和急救分工等知识;通过引导式教学,学员们构建了辩证的临床思维,提升了对临床教学的热情;通过集体教学,使得对教学有热情、有能力的学员展露了头角;通过群策群力,提高了学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后,医学模拟实训中心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参加此次培训和演练的学员们对该类型的模拟演练和临床急救满意率颇高,并表示对自身急救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
(文/摄 万悦竹 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