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四川省

成长与绽放——华西医院住培征文集锦(一)

时间:2019-05-22 09:42 来源:四川省 作者:黄丹丹 通讯员:黄丹丹

规培小事记

2017级超声科医师严娜

夜晚的窗外灯火阑珊,远远的望出去,华西医院住院部大楼灯火通明。那一个个透着暖黄色灯光的窗,是患者的希望,于我而言,那也是方向。

时光如水,如昨日,如我窗前的流光!是的,从我规培开始,已过去了两百多个日子,这些日子里发生了很多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在不经意间一点点的改变着我。今天我把它们写在这里,谨以此献给我可爱的老师们!也写给自己!

2018.6.23  

    “左侧叶、数个、弱”,检查老师边用探头在患者颈部来回扫查,边报出一系列检查征象。而电脑前的我一边在脑海中思索这些字的拼音首字母,一边用眼睛和手指笨拙的在键盘上搜寻字母的位置,希望跟上老师的速度,把这些现象都记录下来,将这寥寥数语汇编整合成一段文字,“较大位于中下分、大小14816......”。检查老师口中报出的这些超声征象,对于初学的我来说,就像心律失常、像P波离家出走、像QRS波另立门户了,各种现象完全关联不到一起,“画竹子前要在心里有一副竹子的形象”,我打报告却不能在心里形成图像。而我需要把它们记录在报告里,并且让临床老师看到这份报告就能准确的知道:是否发生的病变,若发生病变,应明确病变部位、大小、边界、形态、血供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等,并尽量能够据此判断病变的性质。打报告是规培一年以来遇到最具有挫败感的事情了,因为每一份报告都需要在短时间内精确的呈现出来,容不得反复的思考,也容不得马虎,它要求我的相关知识在短时间内呈爆发式的增长,还要求从不用键盘打字的我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键盘侠”。还好有检查老师和会诊老师多层审查报告,让最终的报告可以按时按质按量的发到患者手上。但是因为是个新手,对工作的不熟悉,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面对每天的错误百出,都让我压力很大。

    我心想今天的煎熬无疑也不会少,心中是满满的压力。

    第一个检查还没做完,检查室的门“吱吖”一声打开了,我以为下一位患者已经进来了,反射性的转过头打算维持秩序。这时,一个爽朗的女声响起,“是我”,她的声音让我忍不住从满屏的文字中抬起头去看她,“我在3检查室,有什么事情,可以呼我。”“老师好”,她对我笑了笑。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小时姐姐,她也不认识我。每个人的笑都是不同的,如果说最美的笑是“如沐春风”,那么小时姐姐的笑就像夏天的花,灿烂而明朗,让空气都变暖了。我想这也是“小时姐姐”这个称呼的由来吧。

    果然,今天的报告还是错误百出,小时姐姐拿着报告走过来,边审核边问:“严娜,你打报告没多久吧!”我笑了笑,“嗯,我刚回科室没多久,报告还打的不好,                   还在努力学习呢”,心中满是愧疚,但也害怕责备。“哦~”,小时姐姐点着头,丝毫没有责怪,“要加油啊!”脸上依旧是那样明朗而温暖的笑容。

    老师的微笑和宽容给了我很多鼓励,心中满是感动,我暗暗在心中对自己说:“下一次再遇到这位老师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有所进步”。所有的鼓励都化成了动力,不断的激励我。我要学会打报告,跟上检查老师的速度,我还要学会怎么写报告,我要学会报告的结构、不同现象的描述,我要真正的学会报告。

所有检查结束后,我拿着最后的几份报告去找小时姐姐审核,小时姐姐看着报告认真的说:“嗯,不错,好了很多了,继续加油!”。我开心的笑了。

谢谢给我鼓励的你,你的鼓励与提醒,让我更快的进步。这是充满感动的一天,我想很久之后,想起你今天的笑容,我仍然会感到温暖,觉得充满动力。

2018.7.25

    不久就轮到我作读书报告了,查了很久的资料,却发现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不知道如何取舍,该如何写读书报告还是一头雾水,没有头绪。

    正巧上班的时候遇到了马老师会诊,前一秒还在向师兄抱怨的我,看到马老师,我灵光一动,两眼放光,心中不禁窃喜:救星来了,天助我也!马老师可是开了甲乳超声专场,要是能得到他的指点,何愁写不出读书报告啊!但是,马老师平时都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不知道他是怕笑多了长皱纹,还是真的很冷酷呢?哎!管不了这么多了,总得试试啊!于是我鼓起勇气向老师禀明来意,问了几个小问题,出乎意料的是,马老师竟非常友善,解释了我的问题之后,还跟我约好时间详谈,以便帮助我厘清思路。

    跟马老师谈过之后,我立刻知道了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并不是我功课做得不够多,最大的问题在于我的报告主题范围太宽泛、不够明确和具体。明白这一点便足够解决我当前的问题了。虽然还有其他的问题,不过后来因为更重要的事情暂时耽搁了。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能为你指明方向,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下班回家的路上,天格外的蓝。医院周围熙熙攘攘,人们都急匆匆的。我转头望着医院楼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几个墨绿色的大字,突然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心中有个声音在说:“马老师不光脸很酷,人也超级cool的”。

 2018.8.6

    我的导师是卢老师。在实习的时候,就早已久闻他的大名,那时候只知道卢老师是“年轻有为,帅哥一枚”,但从没真正见过面。当时的带教老师得知我规培报考了超声医学科,便建议我选择卢老师作为导师,不过报考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导师,导师是后来随机分配的。说来也巧,我的导师竟真的就是卢老师。

    每次见到卢老师,跟他问好,他都会非常绅士的点点头,回以一笑,每次都让我想起了“笑语风生”四个字。难怪口碑那么好,除了工作无可挑剔之外,人也很礼貌友善呢!

    今天夜班是卢老师会诊。临近下班了,我一得空,便揣着我的问题找卢老师去了。卢老师电脑上打开着一篇文献,正好我的问题也与此相关。卢老师边审核报告,边回答着我的问题,还给我推荐了相关的网站。聊着聊着便说起了英语。当老师说到“hepatology”的时候,我突然一头雾水,把这个单词混淆成了“histology”,竟还打断了老师的话,脱口而出“哎,等等,histology(发音hepatology)是什么意思?这个单词好熟悉啊!”卢老师抬起头来,认真的对我说:“如果这么简单的单词都不知道,那该回去好好学习一下了哈”。被老师这么一指责,我突然就想了起来,“这不就是"肝脏的",我怎么连这个单词都能混淆成"histology"啊,这两个单词简直差之千里啊!肯定是有这么短暂的几秒,我的大脑离家出走了一下下吧!”我苍白的辩解道:“哎呀,我把这个单词跟另一个单词混淆了,我知道这个单词是"肝脏的"”。卢老师起身要去检查室,边走边说:“应该系统的学习”。我也拿着审核完成的最后一批报告继续自己的工作了。

这是个很简单的单词,但是确实反映出很大的问题。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并不少,但是连这么简单的单词都没能及时想起。这是很常用的知识,我却不能及时调动,说到底是缺乏应用的问题。如果花这么多时间学习,却不能做到相应的知识输出,那就没有意义了。

谢谢卢老师毫不犹豫的指责与毫不吝啬的指导。

    转眼我已步入规培二年级了。作为一名规培学子,当我遇到困难时,有人鼓励,有人给出建议;当我犯错误时,有老师毫不犹豫的批评指正;当我想做事的时候,有老师点亮前进的方向。我已知足。

此刻,深沉的夜空里,华西医院住院大楼的轮廓清晰的映入眼帘。谢谢你们,我可爱的老师们,作为医生,你们的杰出与仁心让这里光芒四射。但对于我而言,你们的友善,让这里有了温度,你们的教导,更是我一生的财富。

医路上有你

--我的规培日记

2016级麻醉科住院医师胥明哲

初识

2016721日 星期四 晴 心情指数:«««

今天是来到华西医院麻醉科的第一天,戴着象征“danger”和“new”的“小红帽”,麻醉科的生活从715开始的晨课开始。华西医院麻醉科像一颗种子一样一直深埋心底,从第一天学麻醉学开始,这个持续全国第一的科室的传说就不断传入耳朵里。“那里有最前沿的临床技术”,“那里是大型临床科研中心”,大学课堂上老师总是说着这样的“传说”。

30分钟的晨课老师分享临床实用“干货”,跟大学课本枯燥的讲课截然不同,真是太棒了!“今天的晨课结束,请所有人进入自己的手术间开始准备”,这句话预示着临床工作正式开始。“小师弟,快别愣着了,过来和我一起检查麻醉机”。师姐的提醒打破了我的拘束感,按照培训流程开始操作。“诶,今天我们手术间有小红帽,来,马老师教你插管”。马兰老师简单讲述要领后手把手带着我顺利完成了插管,虽然实习已经插管很多,二线老师手把手教学还是让我出了一身汗,多是紧张的吧。“所有操作必须规范,一开始就要学成好习惯,有什么问题就主动提问”,马老师严肃但又不失亲切的跟我说。

完成第一天的临床工作已经是晚上9点,原来这就是传说中华西麻醉科,一切临床工作都按既定规则进行,临床教学理论与实际兼备,节奏紧凑而有序,累并快乐的一天,期望接下来的生活。

迷局

2017212日 星期日 阴 心情指数:«

今天杨老师召开小组会议,我的汇报内容是我的科研课题的设计。回想自己经历了考研失利,在华西这个平台上可以继续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本是一件挺好的事,但是科研路上真是一路坎坷。经历了选拔考试,选定导师后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科研课题。

“科研小白”在一开始就陷入了困惑,杨老师帮我一起选定了方向,于是让我做一个科研设计今天组会大家一起讨论。做完汇报后现场陷入了沉寂,“大家自由发言,提出你们对这个设计的看法”。杨老师让师兄师姐先提问。“这个设计的随机盲法设计不太合理……”,“这个设计我觉得纳排标准还不够严格……”,“你的结局指标选择可能不太能反应问题……”,一个个“问题”从天而降。准备了一个月的课题设计感觉“千疮百孔”,一开始的“自信”烟消云散,心里多少还是有失落感。后来的组会还讲了很多,大家讨论了很多,提出了很多修改方案,但总觉得自己眼前好像一团迷雾,不知道前面的方向在哪里。

晚上杨老师给我微信:今天比较失落吧,科研本就是一件很严谨的事,必须要循规蹈矩,所以当你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会觉得一切都很难,会犯很多错误,甚至会实验失败。但是这是必经之路,今后要多研读优秀的实验设计,再结合自己的实验,有问题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团队协同作战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加油!祝好。杨静。

奋进

2017517日 星期三 晴 心情指数:«««

终于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值得纪念的一天,自己成长路上又解锁一个新技能。

本周是一年一度盛大的“华西麻醉国际学术周”,今天是超声高级培训班,有幸成为心脏超声WORKSHOP教学带教并为之筹备了几个月终于顺利完成。做心脏超声的现场演示,带领学员一起操作,并同大家共同探讨有关于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用专业严谨的态度成功完成本次带教。回想几个月前,有幸入选李晓强老师负责的超声高级培训班团队,跃跃欲试的同时压力山大。“这个高级培训班是咱们华西国际学术周的一部分,面向全国的医生,所以大家作为教学带教一定要好好练习,这可是代表华西麻醉科的超声”。李老师培训之前的一番话让大家既兴奋又惶恐。详细的理论知识讲解加上实战演练操作演示,大家一起讨论和学习。为了让操作更熟练,几个小伙伴经常约在下班后及周末时间一起练习,超声作为一门实用性技术,我们互相当人体模特,反复在不同人身上进行演示操作,那段时光辛苦但是值得回味。

在一个大平台上不缺乏学习机会,这里有众多的大咖和前沿的技术,对于一名医生的成长是很优质的资源。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医路

2018427日 星期五 雨 心情指数:««

夜深了,回想起今天的惊心动魄依然心有余悸。

下午躺在值班床上养神,突然电话响起,“院内抢救,去背上抢救包在门口等我”,住院总说完就挂了电话。翻身起床,背上抢救包和住院总匆匆离开手术室。“老总,这是我第一次外出抢救”。“不要怕,都有第一次,到时候听我指挥。”快速的奔跑的同时我跟老总交流着。到达病房后,迅速了解病情并沟通,病人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床旁医生正在胸外按压,需要立刻气管插管继续心肺复苏。“我现在面罩给氧,你立刻准备全套插管用具,准备插管”,住院总指示到。我立刻按照平常的演习内容,迅速打开抢救包,准备好一切东西。2分钟后协助住院总完成气管插管,20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抢救成功。

回来的路上老总跟我说:麻醉医生总是在跟死神斗争,当急救电话响起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和死神赛跑,建立气道就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作为抢救时的leader必须要临危不乱,把控整个局面,小麻医还要继续在医路上继续奋斗。

 

后记:从一名刚毕业的实习医生进入华西麻醉科,一路上经历了如此多的第一次,每个第一次的背后都是收获满满,这样积极的氛围催人不断前进。在这条路上,有心酸也有成绩,有批评也有鼓励。明年即将完成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这三年的时光必将是人生中浓重的一笔,医路荆棘,但我必将披荆斩棘,向着成为一名好医生不断前行,医路上有你华西麻醉科。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