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9:42 来源:四川省 作者:黄丹丹 通讯员:黄丹丹
“医”路心程
2015级麻醉科规培医师 蒋小娟
我“迷”倒众生,却不敌,你那回眸一笑 ——麻醉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麻醉最美的解说。麻醉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可以平静如水,也可以波澜壮阔,可以和煦暖阳,也可以狂风暴雨。比起聚光灯下的“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很少被人提及,人们对麻醉的认知似乎都停留在了“打一针,麻不麻得翻”上。殊不知,在你睡去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动脉的搏动,都牵绊着麻醉医生的心,是我们守候着你,平稳的睡去又舒适的醒来;你度的每一次劫,我们都生死相依。
细细数来,这是我在华西的第五个年头,比起几十年的学医从医生涯来说,不及五分之一,
但我坚信正是这不起眼的五分之一,将是我整个从医生涯最值得回忆,最值得感恩,最值得骄傲的几年。
关于选择
2014年实习,我毅然的选择了华西医院麻醉科。说不怕苦不怕累是假的,麻醉科的金科玉律“每天7点15分的晨课”,因迟到被开除的传说,规培期间也是领略过的。总是在天还没怎么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归家。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是朋友圈的;骄阳炽热寒风刺骨,也是别人口中的;但是四季如春,年如一日“避暑胜地”却是唯有工作在手术室的人才能享受的福利。如此自嘲,却乐在其中。但凡是从事麻醉的医生,华西医院麻醉科必是“取经圣地”。我很庆幸,我将自己这张白纸交给了华西,也很感谢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在上面画上的浓墨重彩的每一笔。每每在手术间看到戴上“小红帽”的师弟师妹些,总能想到五年前的自己,灯芯绒小白兔款“小红帽”,怀揣一个“医生梦”,踏出了第一步。不会用“三通”的笨拙,看到大出血血压下降时的恐慌,第一次梁鹏老师带我插了麻醉生涯第一个气管导管,第一次在光跃欧巴犀利的眼神,严格的无菌要求下完成了第一例桡动脉穿刺,第一次在罗书记的协助下从头至尾的完成了中心静脉的穿刺,感谢这里的每一位老师,给了我们第一次操作的机会,或许你们早已不记得,但你们强烈的带教意识,规范的操作,细心的指导,于我们的职业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任何一项技能,一旦掌握,就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就会成为从医生涯的习以为常。华西医院麻醉科,从入科培训到临床指导,无一不显现出标准、规范。除了临床技能,麻醉科的理论教学也可谓是五星级的。三年不重样的晨课,每周一次的全科病案大讨论,每周一次住院医大课,每学期一次的模拟教学……试问这等“高配”,又有哪家“4s”店(Save more life; Save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ave more medical
resources; Satisfy more patients)可以媲美。你要相信在这里从来不缺学习的机会,缺的是你敢选择来这里的勇气。一定有人因为别人口中的辛苦,望而却步;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学不到的痛苦是永生的。在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比起凿壁借光,比起头悬梁锥刺股,比起学而不得,华西可以带给你更高更大更权威更规范的学习平台。从不曾后悔选择来到华西,不仅是我,我相信每一个在华西学习过、规培过、进修过的老师都不曾后悔,敢来即是”勇者”。
关于学习
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但凡卓越,必然艰辛,必备坚持。要谈学习,在华西这个博士遍地行走的地方,我就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但是我仍想就我个人的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和大家分享。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大学期间,作为医学入门级别的蓝皮书,“填鸭式”的学习,其实是医学基础知识的必经之路。没有谁不信”贺男神“,没有谁不考前拜一拜。但是一旦进入临床,学习就真的是靠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每一例病人就是你学习巩固的范本,你见过的病种越多,病人的病情越复杂,你能从中学到的就越多,这也将成为你以后执医生涯从容的资本。但是,如果每天只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病人管理得一塌糊涂,不仅增加了医疗的风险,于自己也百害无一利,当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一样会恐慌,一样处理不来。我从来的观点就是,要学习一定要趁早,要学就要学规范,所以不论学习任何东西,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老师这样做对不对?我这样做哪里不对?刘斌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习是个积累、分门别类的过程,大脑就是一个U盘,你要将你的所有知识,按文件夹整理,一类病人就是一个文件夹,每一次你遇到了,你就要在大脑里解锁,这类病人该如何处理,当你再接收到新的知识时,你就更新你的内存。没有谁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无外乎见得多了,听得多了,自己再提炼一下,就是你自己的了。”这话,听来轻巧,但我自己在践行的过程中却觉得十分艰难。而老师本身就是“授人以渔”的那个人,现在我也一直坚持这样去学习,不求厚积薄发,但求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求事半功倍。对于麻醉科的教学一直是这里最吸引我的地方,直到后来我有幸成为助教,经常协助老师各类课程的开展,我才意识到这些搞教学的老师有多么的不容易。科室每一次安排的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模拟教学、科研讨论,都是经过老师再三斟酌,精心准备的。我们看到的是老师讲台上的30分钟,而他们同样承担艰巨的临床工作,熬夜做着PPT,想一想这样付出的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每次跟进修老师聊天,也常能听他们感叹,一年快结束时,还有好多东西还想学,还有好多课想来听,试问作为拥有“三年量身定做”轮转计划的我们,怎么能浪费这么多优秀的学习资源。虽然现在我已经三年规培毕业,我也觉得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一年级时少不更事,怕吃苦,总觉得临床上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已经让我身心俱疲了,哪里还有时间回去看书学习,所以那时有些许的懈怠,也是我至今懊悔至极的地方。所以,如果你还是一个刚入麻醉科的住院医,如果你也像当时的我,对未来惆怅,茫然浑噩度日,那就不妨好好的静下来想一想,你来这里的目的?三年的计划?三年后的规划?
关于生活
三毛曾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一旦有了梦想,人就变得笃定。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以成绩论英雄的人,我觉得脱离了学生时代,生活就不再只是学习。为医者,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不可从医误世,自然学习是主旋律。我深深理解,每天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在同一个手术间工作长达12小时的心境,所以我会尽可能的去排遣自己的这种情绪,譬如运动,譬如画画,譬如徒步,譬如旅行,唯恐这些不好的情绪会消磨我的意志,阻滞我的前行。所以,请不要做一个“佛系麻醉医生”,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爬更高更高的山峰,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丛林,山峦与路径。用最好的自己,去感受生活;用最好的自己,去迎接梦想;不忘从医初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