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围术期医生的共同成长之路

时间:2019-05-23 15:56 来源:上海市 作者:党丹丹 通讯员:任羿诚

住院医师带教老师随笔

围术期医生的共同成长之路

-----临床麻醉带教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麻醉科的主治医生,在临床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而带教老师的身份对我来说还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随时保证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学习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及知识传授给住院医师。《礼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而我认为带教工作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而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过程中尤为如此。我从事临床带教的年数虽然不长,却也积攒了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责任心的培养

麻醉科属于高风险科室,麻醉医生需要每天至少连续十小时以上不间断的处理临床工作,而且不能有一丝差错,所以我认为手术当中麻醉医生的责任感尤为重要。但凡出现一个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便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损伤。

记忆尤深的一次经历,是一个俯卧位手术的患者。肿瘤切除后止血过程中发现麻醉机机控模式突然停止工作,只能进行手动通气。立刻取来呼吸球囊进行手动通气,断断麻醉机,同时呼叫设备组老师。设备组老师到场立刻对麻醉机进行了检测并处理,麻醉机恢复工作,机械通气恢复正常。因为发现的及时,患者并未出现危险。虽然从发现到处理完毕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想到有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损伤,甚是心惊。气道的重要性对于麻醉医生来说不言而喻,而俯卧位患者由于体位影响,则会更加危险。惊险过后分析原因,可能与麻醉机自检差错及设备控件失灵有关。而术中严密的监测则更加重要,这份责任感便是患者的生命线。

我也经常会在带教过程中提醒下级医生,有些差错对于一个医生的执业生涯来说只是要处理的万千事件中的一件,但对于一个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可能是一辈子就那一次。最大程度避免失误的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是一个麻醉医生时刻都应该保持的警觉性和背负的责任感。

二、重视自学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碰见各种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给予个体化的处理。住院医师除了接受带教老师在手术当天教授的经验性知识之外,我更希望住院医生在手术前一天就已经复习了相关章节及可能涉及的病理生理知识,并做好了完善的术前麻醉计划。其实在术前自学的过程中,一个医生的临床思路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而不断的自学加上手术当天与带教老师共同讨论和处理,才能源源不断的积累知识与经验从而更好的完成临床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大家的临床和科研水平,周一至周四的科室早会科领导都安排了各类讲课。除了聘请国外或外院的教授来授课之外,English ClubResearch ClubJournal Club和教学查房也每周准时开展。很多同事分享的内容都非常前沿,很多病例也非常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总结经验。做演示文稿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重新学习和巩固以及更新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及业务水平。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所涉及的内容将会更多更广,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将很难胜任越来越复杂的围术期状况。

三、合理的医患沟通

现在的医疗环境较十年前有较大的不同,而合理的医患沟通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及纠纷的发生。麻醉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时间非常短暂,这一特殊性使得家属及患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他要经历什么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实属不易,这便考验着麻醉医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意识的培养住院医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对可能产生不同并发症的患者谈话时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对于ASA I级的患者,在谈话时过分夸大致死风险就可能导致患者及家属的恐慌,不利于术中及术后康复;而如果明明患者有各种心脏问题存在,应该需要重点强调,但却云淡风轻未与家属谈清围术期风险,就可能导致术后的医患纠纷。麻醉医生只有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谈话的时候娓娓道来,有侧重又不会盲目夸大风险,同时又能够使家属对围术期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预期。

如何评估一个患者的麻醉及手术风险,考验着一名麻醉医生的知识储备,对风险的预估能力以及驾驭风险的能力。有这些作为基础,有的放矢,谈清主要风险及我们的处理预案,才能够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并避免日后的纠纷。掌握合理良好的医患沟通也正是一个住院医生的必修课。

以上是我对带教工作的一些理解,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带教老师的道路仍然很长。希望能够传达给住院医生正向和正确的知识和经验,就需要和住院医生一起学习,教学相长,孜孜不倦,共同努力成为合格的围术期医生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并尽早恢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带教老师、主治医生  党丹丹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