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4 08:43 来源:上海市 作者:尹波 通讯员:任羿诚
教学是一场师生共同的朝圣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尹波
和大多数的医生一样,我的身份一直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停切换。在2018年教师节前,作为一名普通的带教老师,我荣获了全国及上海市住院医师“优秀带教老师”2项殊荣。接到获奖通知,心中既是感激万分,更陡增了责任和压力,想感谢心中无数的人,更加敬畏“教师”这个称呼。在此,写下这段心底的文字,向我的老师和学生致敬!
对自己说:教学是师生互相欣赏的美妙旅程。
“教学相长”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但要做到实属不易。
在人类行为学上,居高位者往往更具权威性及说服力。学术会议上,主持人介绍发言者时,历数无数头衔,让演讲者传播的知识更具有权威性,但也容易产生这样的弊端:知识的传播往往是单向性的,只从老师向学生进行传播。如果老师对内容失去兴趣,整个教学的结果就会弱化乃至陷入恶性循环。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像亲密朋友间的沟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就知道彼此的意图。换一句文艺的说法:我静静地站着,你就懂了!
作为一个学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充满魅力的老师是何其重要。首先,老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可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学生钦佩你的首要条件;其次,老师要有宽广的胸襟,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宽容学生的错误;再次,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举手投足彰显人格魅力,从容而坚毅。
换个身份,作为老师,我希望学生对知识有渴求,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学生渴求的眼神是激发老师教学最好的动力;其次,善于思考并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让老师感受到教学的价值,从而快乐;最后,敢于行动,有坚定的执行力。想象一下,一个充满魅力的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凝练成一个好的计划,而学生全部理解并坚决执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能融入个人的思考,不断地提出新问题,促使老师进一步学习思考。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样的教学交互都是美妙的旅程。在此,我要向学生表达深深的谢意:是你们的聪明和活力,让我不敢、也无法停止朝圣的脚步。
对老师说:您身正为范。
巍巍华山百十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无数的老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学识、人格、品行传授给学生。80年代,放射科陈星荣终身教授成功研发国人第一款胃肠道双对比钡剂后,为了打破国外对X线、CT造影剂的垄断,他带领一批学生继续研发国产碘造影剂并以身试药,还导致了药物过敏。身为华山医院院长的陈星荣教授总是亲自跑到放射科机房里徒手按压患者,完成X线钡餐检查,不让学生接受辐射;数月前,他还自掏腰包把自己出版的新书《消化系统影像学》全部买了回来,只是因为书中某个小节的学术观点存在争议(这本书,他整整写了10年)。
华山的大师前辈们学无止境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个学生。听周良辅院士查房,他提到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的新进展,有些内容连我这个地道的影像学医生都不知道。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耿道颖老师带着我们团队讨论科研计划,经常讨论到凌晨。每次科研讨论会,耿老师总是拿着笔不停地记录,回去查阅文献。特别是近些年来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她自学计算机算法的相关知识,成了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专家。目前,88岁的陈星荣老师正带着他的学生耿道颖教授夜以继日地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影像医学新模式。
除了渊博的知识,华山老师的人格更是风采卓著。记得今年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擂台赛,几乎每个团队都是前呼后拥,华山医院普外科钦伦秀教授只身一个人,十分淡定,颇有古代沙场上,千里单骑闯关的风采。还有无数个清晨,看到毛颖教授跟在周良辅院士的身后查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
华山医院无数优秀的老师都是既高大又普通的一群人。他们有和我们一样的忧虑,忧虑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忧虑辜负前辈的重托和晚辈的渴望,忧虑未来的不确定性。但他们对科学的执着,对学科发展的担当,特别是处处彰显的简单与平凡,让他们的人格熠熠生辉。
对学生说:做困难的事情,把时间当作朋友。
我常给身边的学生说:当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的话,一定选择那条困难的路。这似乎应了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的话:世界上最难走的路是捷径。众所周知的1万小时理论,绝不是你把工作简单重复1万小时,就成了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这里的一万小时是指每一次工作都需要迭代,就是比前一次有一点进步。实际上,学习没有普世的经验与方法,只有坚持与迭代性重复,通过不断挑战,让自己充满成就感并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然后实现"优秀-兴趣-优秀"的良性循环。其次,要勇敢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通过时间与积累,努力驶向自己的目标。俞敏洪说:无论雄鹰还是蜗牛,只要爬上金字塔顶,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风景。最后,执着于一件事情。记得我研一刚报到的时候,在校园的展板上看到顾玉东院士写给新生的一句话:我相信,一个人用一生一定能做好一件事件。作为普通人,我们只有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
一直感觉到自己无比幸运,拥有一个优秀的平台,虽已过不惑,尚有老师可以随时问字,还享受提携晚辈的一点成就感,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能和老师及学生向着一个目标,享受一场美妙的朝圣之旅。
作 者 介 绍
尹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影像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秘书
2018年度全国住院医师“优秀带教老师”、上海市住院医师“优秀带教老师”、华山医院“教书育人-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