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华山医院的教育能力培训与考核

时间:2019-07-01 09:18 来源:上海市 作者: 周华丁 通讯员:任羿诚


华山医院的教育能力培训与考核

华山医院每年按常规为将要晋升主治医生的住院医师组织一次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以便保证主治医生具有大学附属医院必须的教育能力与水平,从而保证医学院的教育质量。

教育能力培训有一项重点内容是教学查房。外科向阳教授首先担当此培训重任,他在授课中介绍了教学查房的主要方式方法,并强调了当前教学查房中最容易忽视的互动。或许各个单位、各位医师教学查房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员获得医学知识、临床思维、操作技能、沟通技巧等临床实践中所要运用的一系列手段。事实上,在短短1小时的培训中,我并不能完全的掌握和理解培训上的每一点,但是从这次培训中,我自己总结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对教学查房的理解。这或许也是教学查房的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形成自己的想法,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去进行教学查房的实践,在实践中切实的体会教学查房的主旨,摸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与思考与大家共享。

教学查房是医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医师来说,基础知识、操作和临床思维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3项基本技能,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而个人认为,教学查房最为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对于临床思维的锻炼与指导。

在当前的中国式医学教育中,基础知识和操作的指导相对完善,也相对容易,因其主要为客观内容,是有定式的,容易传授及获得。而临床思维则是主观过程,而思维没有定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思维过程,不尽相同。同时医师面对的每一位患者都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社会背景,每个患者对于症状的表述、期望获得的效果、经济负担的能力等都不相同,导致患者的思维活动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可以用固定的思维定式来判断就诊的每一位患者。

我国当前在临床实践中事实上主流的教学模式主要为被动式教学,由师长主动灌输-弟子被动接受为主,并且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而由于我国国情,自幼儿园起,大多数的教育对于学生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在被动接受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所谓的互动就成为了一种空中楼阁的口号,即使是师长的主动发问下,在未指定回答者的情况下,很少会有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回答和反馈,没有反馈何来互动。没有互动,也就没有了主动思索的过程,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操练,学生得到就只是上级医师的思维,而不是自己的思维,而且这种被动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临床思维的锻炼杯水车薪。

从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觉得或许换一种教学模式可能更适合临床思维的锻炼。这种模式姑且暂时称之为“11-初诊-榜样-锻炼”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简单来说就是1个教师与1个学生一起接诊1个都未接触过的初诊患者,在接诊-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前几个病人可以先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榜样”教学,后面的病人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进行“锻炼实践”教学。这是因为在该模式下11的教学可以使师生近距离接触,消除距离感,并且由于是11的模式,学生也不会有明显的“逃避”心理,能获得很好的互动和反馈效果。而在“榜样”阶段的示范之后,“锻炼实践”阶段,学生为主,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行思维的锻炼,而教师为辅,在旁指点,为学生的思维建立过程中进行塑形。

在这种模式下,更为强调的其实是思维的锻炼,而这也是当前最为缺乏的。并且由于有主动教学的过程,思维是学生自行建立的,那么在该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也会更为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中。

当然这种模式也只是我们在平素临床实践和教学查房培训中所获得的个人体会,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欠缺,在此提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医学教育出一份绵薄之力。

教育能力培训时间是短暂的,但效果良好,加上大家平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积累,最后所有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都顺利通过了教学能力的考核,尽管考核专家阵容强大,既有督导组的老专家老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考核过程严格、公正,提问与点评有一定深度,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 住院医师      周华丁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