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辽宁省

学习和生活应像核磁一样保持共振——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刘静红老师

时间:2019-08-15 13:50 来源:辽宁省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住培学员王学东 通讯员:于冲

对于已经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培了两年的小住院医师一枚,在这两年间不论是在影像读片的思维上还是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这完全都要归功于我们科室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秘书-刘静红老师,她在仔细研究国家下发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件后再结合我们科室自己的特色,制定出一套详细的适合我们的培训方案。


从第一次刚刚入科培训的时候见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开始,到现在已经成为科里的老成员,刘静红老师始终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同时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帮助和关心。她常常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影像科的医生,应该从一帧帧图片上寻找蛛丝马迹。依稀记得一年前刚刚入科的我们,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菜鸟。有次和刘静红老师一起写CT报告,我写的诊断是“肾盂积水”。审核时,刘静红老师把我叫过去,问我“你是如何断定这个就是肾盂积水的”“这个患者的输尿管上段是扩张的”,她耐心的对我说“你看看这个患者的肾盂在哪里?你再仔细看看患者的肾小盏和肾大盏的关系”“我们作为一名影像科的医生,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火眼金睛去寻找片子上的蛛丝马迹”“一定要记得学会对称着看片子”。虽然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是这些话语我始终记在心头,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奠定了最基础的影像思维。刘静红老师在和我讲了两者的鉴别诊断后,又和我简单的讲了下两者的临床处理方面。之后又给我提了一些问题,关于肾脏的发育畸形类型,让我回去自己找资料学习。现在看来,对于这两种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由于刘静红老师的讲解,我可以拍着胸脯讲,我是不会错的。刘静红老师每周也会亲自邀请科里的主任们给我们进行规培讲座,会将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深入简的给我们输出,而且她每次还会将讲课的PPT从讲课老师手中要来,让我发给同学们学习;她隔两周就会邀请科里研究生导师们给我们讲科研上遇到的问题和思路。就是这样一位细心且无私的老师时刻的为我们着想,助力着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住院医师。

对于放射科的医生来讲,或许没有临床早查房时的紧张和严肃,但是也有属于我们放射科特殊的‘早查房’——早会诊讨论。从我入科一直到刘静红老师卸任住院医师规培秘书一职,她始终坚持着每天早上严格要求我们必须参加,要是不参加的话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或许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举动,但是能够一直坚持着就是一件难事。对于我们来讲,早会诊讨论,在培养我们影像思维建立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和思路来回答问题,也可以让我们知道高年资的医生是如何在一幅幅图片上寻找疾病的细枝末节。有那么一个早会诊,我记忆犹新,刘静红老师让我先描述了病变的影像征象,然后问我“考虑什么病,考虑这个病的原因呢?”“脊柱结核,有低热的病史”“你这样的影像思维是不对的,我们要将临床和影像结合起来,你看看脊柱前方的肿块是啥?有没有强化?几个椎体受累?椎间盘情况?”这一系列问题,问的我有点蒙圈了。“你看脊柱前方的肿块中央有没有强化,结核的典型坏死特征是啥?”我当时瞬间就懂了是冷脓肿形成。就是这样一个表面上和蔼可亲的老师,在面对专业问题时是如此的一丝不苟,在学生的带教上是如此的循序渐进。那天早会诊结束后,心中如有一只小鹿欢快的蹦跳,庆幸可以在我成为一名正式医生前遇到这样一名仁心仁术的老师,我也暗暗在心间中了一颗种子,要像刘静红老师学习。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老师是凌驾在学生之上,因此很多学生都比较怕老师,但刘静红老师却完美的诠释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私下里,同学们都亲切的喊静红姐,她也真的像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着我们的生活。经常告诉我,要是在生活上遇到啥困难的话,要及时的和她讲,我的大门永远为你们而开,虽然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能看出刘老师身上的那份替学生着想的心和医者仁心的初衷。

在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刘静红老师在科研方面也给我们做了优秀的榜样曾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6篇。刘静红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也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曾获得2014年大连医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培训教师奖等等

临床和科研上的严谨,生活上的温柔是对于刘静红老师最恰当的概括。她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医务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她对于学生的那份爱是润物细无声。多希望时间可以过的慢点,可以在您的身边呆的更久一点,可以在我迷茫的路上得到您更多指点。

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感谢遇见您,感谢在我踏入医学殿堂里遇到您,感谢在我步入正式的医务工作者之前遇到您,感谢我在学生时代遇到这样负责的您。谢谢您的那份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付出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