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苏省

张晓良老师:青年医生医学路上的指明灯

时间:2019-09-03 09:02 来源:江苏省 作者:刘莉莉、杨美玲、刘玉秋、杨璨粼、朱小东、仰欣、吴贝贝、姜彧滕、施雯、司佶宜 通讯员:袁盼

张晓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主任。早年毕业于英国卡迪夫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肾脏病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主任委员等8项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从住培开始的这一刻,就注定了你必将远离普通。你们是一群与善良和责任为伍,以奉献和辛劳为荣的平凡人!沉静中透着高贵,严谨中映着品质!你们是生命的守护神,人性道德的光辉必将照耀你远行的路。 ——张晓良

第一部分:严谨求真的老师——要在工作中成长  

印象中的张晓良老师就是位严谨且求真的学者,不论是工作还是教书育人。每周大家最最期待的是聆听张老师在早交班时的总结发言,他会犀利地指出交班的优点与不足,反复说明医生与护士交班的区别,不能机械的复述诊断、血压、医嘱……,“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学生”,“要训练正确的临床思维,要在完成医疗任务中得到成长……”。每次的早交班,张老师都用他特有的风格,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引导我们。他要求严格而不又乏幽默,语言不仅引人入胜,更引人深思。作为科主任,张老师时刻以身作则,对科室的病人关怀入微。还记得,今年春节前农历二十九,张老师带领着各位上级老师和同学们巡视病房,向过年不能回家的病人一一拜年问好,和病人手拉手、心连心。“安然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无论是欢乐还是苦难”,“我们一起努力,只要努力就总有希望”,这是张老师经常会对患者说到的话,这不是安慰和怜悯,而是一种鼓励,关心病人要从一句话开始。


张老师对年轻医生要求非常严格,但也更加严于律己,充满着正能量。医院的工作本就异常繁忙,但是作为导师,为了引导规培研究生快速走上科研之路,张老师亲自带领我们进行临床及基础文献的深入解读,通过“剥洋葱皮”式一层一层的解析,让大家对文献内涵和研究热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凌晨给张老师发文献,他可能秒回他的意见;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而凌晨的南京也时常出现在张老师的眼前。还记得某次文献学习后,张老师要求我们学习临床研究样本量的估算方法,还没来得及汇报,他已经把具体估算方法发给我们了,他这种诲人不倦的严谨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给予憧憬,焕发激情,激励我们前行!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张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教会我做事,更教会我做人。严谨,严于律己,谨于教人;求真,求知若渴,真才实学。


第二部分:用“心”来培养学生的老师 

张老师始终强调团队的力量,我们不仅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伙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要做事,更要Happy地做事”。而对我们来说,张老师是一位能像朋友般聊天,又能如父母般倾诉,却仍当导师一般尊敬的人。作为导师,他不仅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还时刻启发我们关于人生真谛的智慧。或许你曾见识过他在早交班时的“严肃”和“啰嗦”,但是回头想想他对于科室的管理、制度的强调、规培医师的关心,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对医疗安全的忧虑。或许你曾听说过他的“一时兴起”,忙里偷闲地在医学院本科的学弟学妹中办了个肾脏病兴趣班,亲自安排并参与兴趣班的学习内容,更早的带领他们接触临床,启发职业思考。


张老师用“心”带领学生,用“德”培育学生。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中,总离不开“感恩”、“责任”、“善良”这些词汇,在耳濡目染中影响我们做人和做事的风格。张老师时刻教育我们,再忙也不能忽视父母、迷失自己。“百善孝当先”、“春节回家要记得刷碗、做家务”,“让父母高兴,不要耍脾气”,假期前总能听到张老师的这些“唠叨”。因为做了张老师的学生,我们变成了父母眼中“懂事、能干”的孩子,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快乐——谢谢你,张老师。

第三部分:用“哲人的视野”去启迪学生的老师 

张老师是一位专注、坚定、具有哲人气质的老师。他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敏锐的发现临床问题,经常教育和培养学生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与科研相互融合,用哲学视野和辨证思维启迪学生认识和揭示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张老师的日常工作异常忙碌,统筹大量的临床和管理工作,但是无论有多忙,他始终视科研为核心任务。他既向家长般严厉,又想哲人一样给我们广阔的思考和讨论空间。张老师常说“医学生要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学会自律,免于庸俗,不负韶华,学有所成”。


第四部分:幽默与诙谐的老师——“累并快乐着”

初识张老师,是在大四时《内科学》的课堂上,当时就被他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所折服,他曾诙谐地讲述年轻时被“帅酷的飘逸白大褂所吸引“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有幸成为了张老师的学生,才了解到他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无论什么场合,只要张老师在,就绝不会冷场,他总是会在严肃的话题中时不时插入几句“玩笑话”,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沉闷的开会氛围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当学生做错了事情,他也会在教育的间隙有意无意的讲些风趣的话,这样一来,大家就算挨了批评也很乐于接受。别的老师总是说“玩的多就会影响学习”,可张老师却常问我们“都玩些什么”,“要玩出个名堂”。在他的心中,一个学生仅仅知道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爱好,当你能把你的爱好也做得很好的同时也在学业上十分优秀,那才是真的令人佩服。其实张老师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唱歌、主持、演讲、剖析国际形势等等,样样在行,不仅平衡了所谓的“玩”与“学”,更是将两者都做到了突出。

     在生活上,张老师是我们温暖的大家长。张老师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总能一眼看出谁的状态不佳,这时候他从不空泛的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风趣的讲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他就像魔术师,用他的睿智和幽默让我们迅速摆脱焦虑,又恢复干劲满满、元气满满的状态。每年的春天里都会有张老师带领我们集体出游踏青赏花的身影,他带着相机乐此不疲的给每一个“孩子”拍照,陪我们拍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读研的生活节奏很快,因为张老师,我们累并快乐着。我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一位引路人,从学生到医生,从压抑到快乐,从平凡到不凡,直至破茧成蝶。



第五部分:培养积极向上人生的老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医、行医之路漫长而布满荆棘。张老师作为导师,经常告诫我们要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他用各种方式激励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尽情挥洒汗水。与此同时,他还教育我们不仅要时刻保持走上从医之路的初衷:履行作为医生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还要牢记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的榜样——赵宇师姐,在张老师悉心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篇,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梅奥诊所深造。赵宇师姐在梅奥诊所努力钻研的同时,仍时刻牢记张老师的教诲——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从医不易,却无上光荣,作为学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张老师那份赤子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同学们经常称呼张老师为“明灯法师”,是的,张晓良老师就是我们医学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