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身教为世范,润物细无声

时间:2019-09-20 09:17 来源:上海市 作者:尹波 通讯员:任羿诚

                                        

      

                                                身教为世范,润物细无声


2019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荣誉称号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影像医学科基地主任 耿道颖 教授 先进事迹介绍

 

耿道颖,女,1962 8 月出生,医学博士,基础医学博士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影像与核医学系主任、放射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山医院影像医学住院/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放射科常务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医学功能与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医学影像专委会主委,上海影像医学专科医师培养组长。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巾帼创新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旦大学临床医疗成果奖等各类奖项。曾获得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主持上海医学院医学教学重点课题、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优先发展领域课题,博导课题,上海市卫计委重大疾病联合公关课题、上海市科委、曙光人才计划等十余项课题。主编主译学术专著6册。多年来专注于临床医学教育事业,培养研究生五十余名,带教住院医师数百位。

 

耿道颖教授作为一名基地主任,从工作的那天起,便以一名优秀基地主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年如一日的奋战在教学、管理第一线,坚持为基地学员、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她以其平淡朴实的言行、宽容厚道的品质感染和吸引着身边的很多人。近年来,在规范化培训改革的新浪潮中,她认真研究当代年轻学员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创新性的培育人才,为医学教育工作做出了贡献。耿教授将自己的学识、品德、修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薪火相传并不断提高。
   
一、严于律己,传而习之
  
耿道颖教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对待学员要像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患者要像亲人一样”。
耿老师相信医疗是今天的工程,科研是明天的工程,教学是后天的工程,三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她不仅是个辛勤的耕耘者,同时也是个睿智的医学家。

自从走上基地主任岗位以来,她把教学、科研、临床工作都作为自己的职责,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员培训从不缺席,成为遵纪敬业的模范。作为医生,她不断的告诫学员:医疗不是工作,是生命。她平时认真热情的对待每一位患者,不仅解决患者的生理疾苦,也清扫患者的心理阴霾。她的门诊从不限号,所以经常吃不上午饭。坚持在门诊开展临床教学,她不厌其烦的指导研究生和基地学员,让他们感受临床实战的氛围。每次门诊都有大批的住院医师“围观”,并人手一个笔记本记录,成了华山门诊的一道风景线。自从走上管理岗位以后,繁琐的事情增多,但她仍然坚持每天业务学习,参加定期的科研例会。别人劝她,小型的业务学习和讲座就不要参加了,她总是笑着说: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她的学员们也在耳濡目染下,成长迅速,成绩优秀。

     二、形式创新,全面培养

耿道颖教授敏锐的发现,现在的基地学员多为8090后,思想和行为方式与以往的学员变化较大,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及语言。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如“填鸭式”、“鸡汤式”等,学员接受力在下降。因此耿教授开始学习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模式,通过改变自己,努力适应学员的思想变化,搭建和学员之间的“最后一米沟通线”。耿教授开始了解网络语言,使用新媒体,甚至成了“群主”。通过融入学员,学员的接受能力大幅增加。在授课中,学员们笑声不断,一场培训下来,“粉丝”云集,大呼过瘾,回味无穷,津津乐道,耿教授的“段子”被一届又一届的学员所传诵。每周一的疑难病例讨论,她总是会亲自找一些典型的误诊病例,给学员分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这样低年级的学员就不会因为犯错误而尴尬,也增加了大家参与互动的兴趣。

耿教授非常注意培养学员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她自己也重视学习党的新理论、新知识,对当前的社会思潮有很好的把握。在培训中,她始终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员,充满正能量。她常说:德才兼备,要先德后才。她坚持和学员谈心,了解学员的想法,特别是解决学员的困难。她充分利用科室及医院的资源,也经常自己慷慨解囊,让有困难的学员得到帮助。她耐心倾听学员的倾诉,并以哲学观的理念告诉学员社会和历史的规律,个人发展的规律,启迪学员的智慧,疏通学员心理障碍。

坚持培养学员的人文精神。针对现在急速变化的医疗与社会环境,医学教育中缺乏传统及经典的人文教育。耿教授常告诫学员,没有人文精神,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她自己也身体力行,在讲课的PPT中插入大量的人文内容,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

三、笔耕不缀,甘做人梯
  
在学术上,耿道颖教授也颇有建树,在医学影像学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数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将所学的知识传播,为影像医学的发展做贡献。为此,耿道颖教授组织自己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教训编纂成册。目前主编及主译专业书籍6本。连续23年举办《中枢神经影像学新进展学习班》,为国家培养了约1000余名影像科医生。近年来,更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无私将自己及团队的知识奉献给广大医务工作者。2015年将学习班的授课内容进行网络直播,免费给大家学习。同年底,利用微信公众号创建的《循影致道》中枢神经学习平台上线了,免费向读者提供最新的疾病影像学研究进展,立刻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耿老师常说,做个好医生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孤独。影像学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经常面对的是由一张张黑白胶片和一帧帧无声图像所组成的世界,但是耿老师身先士卒,在这无声和黑白的单调世界里,为学员们勾画出了非比寻常的绚丽篇章。

耿道颖教授常说:学员站在我的肩膀上,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无论临床读片,还是科研讨论,耿教授总是鼓励学员走到台前,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克服自己的不足。自己不仅是严格要求学员,也积极给学员创造平台,让他们走出去,开眼界,长才干。

正如《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描写的一样,耿道颖教授从事的是黑白无声的职业,但她却甘愿寂寞,以工匠之心从事专业,身正为范的影响着学员,为国家培养着医学新生力量。让基地学员从华山医院出发,向着新世界奔跑的那一刻,定会感受到耿教授的良苦用心。彼时,在学员们开启灿烂人生的背后,耿教授正笑靥如花的看着她的“孩子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副教授  尹波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