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9 09:01 来源:上海市 作者:郑建铭 通讯员:任羿诚
教 学 相 长
----带教住院医师的点滴体会
作者简介:
郑建铭,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等课题的研究,在《Journal of Hepat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6篇,中文论文40余篇。并于2013年被评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2-2013年度“创先争优•教书育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评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住院医师优秀带教老师, 2017年获得“一健康基金”优秀教师鼓励奖,2018年再次被评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7-2018年度“创先争优•教书育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带教老师
这次获得上海市住院医生优秀带教老师完全是意外惊喜。那天上午正在复旦大学和郑老师讨论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启动的事情,突然接到教育处黄虑老师的电话,说是让我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评选。当时我很意外,因为我没有申请这个项目。黄老师说这次评选流程是绝对公平公开,是全体基地学员投票的结果,我的票数是第一,因此被送报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评选,让我赶紧准备申报材料。
回想起来,我只是在临床教学中做些我该做的事情,即学到就要教人。北京协和医院编写的《内科住院医师手册》中对临床教学有段很好的诠释:教学医院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临床医生的重要责任,临床和教学相得益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和表率,绝大部分有效的教学都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提前计划,明确哪些是学习机会以及可能的教学主题,并据此做相应准备。
之所以我的临床带教得到学员的认可,大概和我在复旦大学受到的教学培训有关。2009年我参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导师培训,将PBL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临床带教。从以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转为更重视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如何独立自主的解决临床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寻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疾病临床表现的蛛丝马迹,寻找确立诊断的途径,并根据最新的文献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与我所在的全国重点专科、连续8年学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一的感染病学科长期从事发热待查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训练密不可分。我们学科临床工作中需诊治大量疑难危重病例,这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训练大有裨益,同时也有许多内科学基本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轮转结束后,多数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2017年我又参加复旦大学-墨尔本大学教学研讨会,结合临床遇到的病例,开展CSL(case supported learning)教学,适时的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小讲座,针对性强,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该类病例,往往有深刻印象,在工作中要求学生查阅最新文献,并在下次查房时进行汇报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根据不同学生来自不同的专科,重点针对学生所在学科和我们学科交叉的病种进行引导教学,重视不同疾病却表现出类似的临床表现的情况,从而拓宽学生将来从事自身专科诊疗时鉴别诊断的思路,提醒学生在诊疗自身专科疾病时需要注意哪些和我们专科相关的情况。
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热情,并能随时随地开始临床教学内容。It is never too early to collect teaching
files. 吾辈尚不能及,与同道共勉。
2019年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海市优秀带教老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郑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