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住院医师科普月月讲——《我和“菌群”的故事》

时间:2020-02-10 10:08 来源:上海市 作者:钱奕亦 通讯员:任羿诚


                住院医师科普月月讲——《我和“菌群”的故事》


 

                   住院医师科普月月讲——《我和“菌群”的故事》

 

“唯爱伴我行—上海市住院医师科普月月讲”华山医院2020年度第一场科普讲座于114日在总院门诊5楼候诊大厅如期开讲,来自我院内科基地的住院医师钱奕亦博士为广大候诊病患朋友带来《我和“菌群”的故事》。

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人们对其心存恐惧,认为它们是疾病的源泉,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但随着对人体菌群的认识加深,我们对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的看法也在逐渐更新。自青霉素发现以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公众获取抗菌药物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甚至在门诊,患者会主动要求开某些抗生素。殊不知,这样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究竟如何?目前困扰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重要危机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它?钱奕亦医师从人类与微生物的“情缘”、“战争”和“和解”三个板块进行了讲解。

“情缘”: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真菌,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生物。人体中长期、正常存在的微生物,也叫做正常菌群,亦称原籍菌群,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我们人体有四大菌库,包括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这些菌群和人体和谐共处,并且发挥包括营养、免疫、生物拮抗、抗衰老等作用,帮助人体更健康地生存。菌群这些功能还在不断地被发掘,比如现在热门的肠道菌群、粪便移植研究等。人与菌群相处的关键在于人体和菌群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

“战争”:菌群一旦失调,比如疾病状态、环境变化、医疗措施(如抗生素应用),人体和菌群的平衡就可能被打破。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人类的生存率大大提升,但抗生素的滥用也给细菌的进化创造条件,细菌开始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并且比例不断升高。但是,抗生素的更新换代速度在减缓,因此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危险”的时代。

 

“和解”,钱医师强调,应对上述不容乐观的现实,全球、国家及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应对。WHO和国家已经积极制定政策来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钱医师向现场的听众提出倡议:个人应该做到遵医嘱用药,不滥用抗生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感冒、支气管炎、流鼻涕等,大概率为病毒引起,患者不应自行服用抗生素,若使用,需经医生处方。希望未来人体和菌群能够“和解”,构成一个和谐的人和微生物的生态环境。

本次讲座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候诊群众驻足听讲、拍照。讲座结束后,钱奕亦医师详细回答了听众的咨询,受到广大候诊群众的一致好评。华山医院科普“月月讲”活动也将继续在2020年每月为群众呈现优质的科普宣传活动,助力健康中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基地住院医师   钱奕亦  博士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