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日元宵节晚上,华山人正沉浸在与前三批援鄂医疗队员连线祝福的气氛中。20:57分,丁强院长在科主任群里发布了召集令:明天需要210人驰援武汉,大家可以向文东副院长报名。考验华山的时候到了! 不到1分钟,感染科陈澍教授凭借他兼任医保办主任而在主任群里的“特权”,第一个报名,接着是消化科、抗生素研究所……主任们显然是有备而来,原来他们都早已在自己的科室里排序排好了,医院召集令一下,立即启动程序。正肩负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重任的张文宏主任也报名:上海这边的情况稳定了,他也可以去。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当天发布的通知要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将组建一支由30名医生和180名护士组成的210人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ICU)。 45分钟,报名人数已经超过需要人数。徐文东副院长感动于大家的踊跃报名,他对科主任们说,接管ICU要求很高,我们要派出最强的队伍!正在按结构进行组队。 22:27分,邹和建书记、丁强院长、徐文东副院长与医务处、各临床科室主任一起,确定了34名医生的名单。由曾经在SARS救治第一线工作的呼吸科李圣青主任担任队长,医务处副处长邱智渊担任副队长和联络员。医生的专业包括呼吸、感染、重症、血液、消化、肾脏、神经内科、抗生素、内分泌、心内科、急诊、风湿免疫、麻醉、血管外科、胸心外科、药剂科等,有3名教授、6名副教授,分成6组,李圣青、鹿斌、陈澍教授和袁燕、薛愉、沈云东副教授担任组长。 突然之间要派出180名护理骨干,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疫情就是命令,护理部蒋红主任带领一批护士长,几经调兵遣将,终于落实名单,包括1名科护士长,14名护士长。 214人中,有共产党员72名,经院党委批准,组建“中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临时总支部委员会”,下设3个临时党支部。李圣青队长任党总支书记,沈云东任副书记,三个临时党支部的书记张静、袁燕、邱智渊任总支委员。 除了医护各个科室,院办、党办、医务处、工会、后勤保障部、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迅速赶赴医院,为出征的医务人员准备行装、防护用品、药品食品,并调集资源,按照要求携带呼吸机、除颤仪、中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众所周知,在这个特殊时期,各类物资捉襟见肘,相关职能部门经过艰难协调,终于筹齐,为队员的医疗安全和健康带去更多的保障。 

2月9日一早,理发师吴师傅就忙着为长发队员剪短发。9点30分,再次为队员进行出征前的培训。与此同时,职能部门忙着为214只28寸行李箱装进个人生活用品、打包、贴上标签,场面像沙场点兵,蔚为壮观。 


上午10:30分,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在门诊12楼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志明,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院长丁强等班子成员一起为队员们加油鼓劲,徐文东副院长主持。丁院长发布激昂有力的动员令,这一次抗疫出征武汉的队伍,组队最快,一夜成军;布点最广,武汉金银潭医院、三院、方舱医院、武汉同济都有华山人;人数最多,四批共268名华山战士。李圣青队长代表医疗队致辞,坚决不辱使命,还要把队伍安全带回来!邹和建书记宣读成立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的决定。曾为军医的李圣青队长带领队员铿锵宣誓。桂校长和邹书记为医疗队授旗。袁正宏书记代表上海医学院讲话,对出征的战士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焦扬书记代表复旦大学发表了满含关切又提振信心的讲话,给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队伍三句嘱托,攻坚克难,不负使命;严加防护,珍惜自己;全力以赴,打好总体战。 华山花园大草坪上,214人的队伍雄壮豪迈,明知此役艰险,充满风险,却依然毫不犹豫,奋不顾身。他们中,有第一批支援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刚刚离开隔离病房的医生,有抗疫战斗打响以来一直奋战在急诊、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有曾经援赣援藏、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医生,也有曾经参加汶川地震等灾害救援的医生,还有捐献造血干细胞、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的医生。



没有饯行酒,却有殷殷嘱咐、满满期待,“华山加油!”“武汉加油!”“祖国加油!”的口号响彻天空。六辆大巴载着214名出征壮士奔赴虹桥机场,当天晚上,他们就将投入工作,为武汉同济ICU尽早收治危重病人、挽救生命而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此前,在1月24日除夕夜、1月28日和2月4日,和华山医院已有3批54名医护人员赴鄂,分别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和洪山体育场方舱医院投入抗冠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