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3 10:52 来源:安徽省 作者:铜陵市人民医院住培学员方雪晴 通讯员:俞亮珍
作为一位正在规培的感染疾病科住院医师,从接到感染科科主任临时通知取消年假、参与科室抗击疫情一线,已近两周。在这十数个日夜中,我经历丰富,获益匪浅,感触良多,从似懂非懂、年轻识浅的防疫“新手”到从容自如、处之泰然的“好手”,这毫无疑问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亲身体验,是一场让我快速成长的风霜雪雨,更是一次让一颗颗善良、温暖、闪闪发光的心频频呈现的凛冽寒冬。
随着全国疫情的进展,铜陵市人民医院作为铜陵市定点收治医院,紧急成立了抗击疫情小组,所有人员取消休假,作为科室一员,我同样接到通知参加一线防疫工作。刚接到科室通知时,内心满满的失落感,因为这完全打破了我提前好几个月的计划,我本打算春节假期与家人团聚,准备着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我的侄儿,但由于这次特殊的安排,所有的计划都被取消。视频通话中家人对我参加一线工作表示担忧,气氛有点凝重,还是弟弟带着笑语打破:“阿姐,你这个做姑姑的到时候亲自到场,红包可要记得包个大的啊”,“放心吧,必须的”,我笑着回他,最后他夹杂了一句,“注意安全,一定要多吃尽量多休息增强免疫力啊”,我知道这才是他最想叮嘱的话。带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踏上了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
犹记得,一开始在科室待命时,心里是有点害怕的,怕自己防护不足,感染病毒,怕自己免疫力不够强,成为危重症患者,更怕自己留下后遗症,再无法从事自己喜爱的医学事业。可能是发现了我的恐惧和焦虑,林建老师向我讲述了他2017年亲身抗击禽流感的经历,让我逐渐平复不安情绪,最后那句暖心的安慰:“没有那么危险的,放心”,让我彻底放下心理负担。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有时候我们的恐惧就来自于自己的无知。当我真正参与一线工作,了解疫情实际情况、掌握具体防疫措施,我便不再惶恐。我只恐学识浅薄、能力有限,故而多听多记多学、提升战斗力。
我们这个小组是疫情战场的第一线,分为三个小分队,包括刷选可疑“敌人”的发热门诊队,接收疑似“敌军”的疑似患者病房队,以及确认“敌情”的确诊患者病房队。我分属第三小队,主要负责确诊病人的诊治、监测及处理,其中对患者病情的及时把握尤为重要。一次夜班,凌晨1点钟我接到护士电话,患者出现胸闷不适,我赶紧起床,拨通患者电话,仔细询问患者情况,考虑当前脉氧正常、吸氧后症状改善,予处理后密切观察。可能有人疑惑,为何不进病房当面询问患者,这是因为防护服紧缺,各队员穿防护服上班时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同时实行每日一人查房、其他成员视频查房,尽量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
这个小组成员有本科室原班人马,也有从各科室抽调支援的志愿者们。我们共属同一战役,有24小时不休把科室当家的宋有良主任、林建老师、王谦主任,有组织专家组讨论、决定哪些病例需要核酸检查、承担巨大压力的黄义泽主任,有时刻关注患者病情、为危重症提供强有力支持保障的重症医学科鲁厚清主任,有带着病痛坚持上场的晓春哥,有怕交叉感染多日未见孩子的蔡姐姐,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甚至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的护士小姐姐们……即使栉风沐雨,道路艰辛,我们始终怀抱着同一个坚定的信念:战胜凛冬,迎接春暖花开。
朋友圈、微博、腾讯等各社交平台充斥着“武汉加油”、“新增病例”以及“死亡病例”等消息,隔离病房里的患者大多充斥着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充满无助与依赖,每日我们查房除了询问病情、治疗疾病,我们还非常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加强交流、给与鼓励、引导释放压力,教导患者以科学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他们对战胜病魔的信心。2月3日,风和日丽,我院第一例治愈患者出院,这给我们前线小组增添了信心,为隔离病房里其他十数位患者的痊愈提供了希望,更是为社会各界人群指明了春光明媚的未来。
2003年非典,我还是个小学生,对那时的印象只有新闻报道中疫情的严重性,却缺乏代入感,2005年以来数年抗击禽流感的历程同样离自己甚远,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作为一位规培学员,我有幸能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成为阻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的一员,尽一份微薄之力,扬一身抗疫正气。这一刻,我觉得这份职业无比崇高,医生神圣而伟大,我不再彷徨,我终于可以无悔于当年读医的选择。这一刻,我愿风雨停滞,冰雪融化,凛冬即逝;我愿暖春将至,星河长明,共赏武大樱花绽放的盛世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