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冲锋陷阵在前,严阵以待在后。面对残酷严峻的疫情,他们携手并肩,不怕风险不惧挑战,时刻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抗击肺炎的前线。志愿者,无私奉献,夜以继日。他们是“逆行者”身后的力量,他们用血肉之躯为逆行者依靠,让病毒无处遁形。
胡新力:他要挡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请让我做他坚实的臂膀 “在得知临床一线力量薄弱,医院紧缺人手急需招募志愿者时,我也曾闪过一丝犹豫。”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级骨科专硕生胡新力毅然决然前往前线助力的,不仅仅是临床一线艰辛工作的的医师和坚守细节温柔守候的护士老师们,更为了他的老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ICU科主治医师张文武。 张文武老师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ICU的一名主治医师。在胡新力科室轮转的时候,张文武老师的耐心、严苛和专注在胡新力心中植根深深,学员心中的他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注重细节,不断地换位思考以求得更好的诊治。在疫情爆发时,张文武老师特地嘱咐学员回家,自己却身披白褂,放弃了正常的休息日,暂别了月子中的妻子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可爱的孩子。 “你怎么来了!”这是张文武老师见到胡新力时说的第一句话。在胡新力说明来意后,张文武老师更是又欣慰又担忧。 “2月3日那一天,我才知道张老师自愿参加隔离病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他,要挡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了。”胡新力告诉我们张老师只能隔着玻璃看妻子和孩子,自己决绝地打包好两箱行李准备“冲锋陷阵了”。男儿舍小为大的爱在胡新力心中又一次刷新了恩师的形象。好好做志愿者,向他学习壮士的伟大,胡新力再一次全心投入工作。 2020年1月,青田县人民医院内科专业的外院委培医师程大鹏轮转到了附二的感染内科。作为病毒防控与治疗的重点科室,科室的医生们年初一就开始上班,接触的都是经过筛选排除新冠的患者。 这段时间,与发热门诊共进退、与一线医生死守防线的程大鹏的带教老师、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潘陈为对程大鹏影响深远。疫情开始后,他就肩负发热门诊负责人的工作,同时还要统筹病房的工作。潘主任同样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常常因为工作忙到三更半夜才回家的他无法照看孩子,非常辛苦。疫情不断严重,潘老师不断告诫身边的同事和学生们注意防护,提醒所有病人戴好口罩;与肺炎病人接触之后,一定要进行手消毒等等。程大鹏深受感动,过年时他只花了6小时回家与青田亲人相聚,之后便又匆匆赶回科室帮忙,继续抗击病毒之路。
程大鹏与同事在工作
“大年二十八的时候,科里确诊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恐慌的,原来新型冠状病毒离我们这么近。”科里的老师有的去前线发热门诊,有去武汉前线支援的,有被医学隔离观察,剩下的人员更是神经绷得紧紧的,一切的一切看在眼里,不断地牵动着住院医师程大鹏的神经。困难时期,他主动要求来上班,每天都在岗在位,做好与病毒抗战到底的准备,希望能够与上前线的老师一起并肩作战,努力维护科室的有序运转。 对急诊科西藏住院医师江巴和桑布而言,温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毕教处的徐天士老师可谓是非常的“啰嗦”了。疫情期间,徐老师总是谆谆教导一定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精力,再接再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徐天士老师多次组织住院医师们进行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培训,为他们争取口罩等防护用品,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我们每一个住院医师。 此外,徐天士老师和两位学员一起去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院瓯江口院区做温州版“火神山”医院的搬运工。徐老师身体力行,忙不迭地“搬砖”,更为外院住院医师发放酸奶振奋士气。师生亲密无间的配合,让疫魔封存的凛冽寒冬吹进了阵阵温和的暖风。 细致入微的话语,坚定细腻的行动,两位西藏的小伙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对他们情谊不比家人少,也充满了斗志。他们非常感谢在住培之路上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并表示一定能彻底战胜疫魔,坚决打赢防疫战争!

在我的带教徐俊南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理论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在临床方面也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他会耐心地给我讲思路,对我平时的操作和医嘱查漏补缺。疫情期间,徐俊南老师细细地教我们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让我学到了不少病毒性感染相关知识;他还耐心指导我的胸片读片,不断地提醒我们注意防护。感谢老师,我一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教诲,不断学习进步。 这次疫情发生时我在急诊外科门诊跟诊,在我带教孟伟阳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因为我们在急诊,碰到潜伏期患者几率很大,所以上班的时候老师第一件事就是教我如何防护。特殊时期,无菌观念原则尤为重要,老师会再三提醒洗手消毒的重要性。在没有病人就诊时,老师也会抽空教我们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则,传播途径等,也会对比2003年的非典来分析,并要我们时刻记得做好防护措施。谢谢我的老师! 疫情来临的时候我很恐慌,之前没有遇到过。恩师耐心详细的讲了一个多小时,讲了很多很多,我耐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并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特点及防控知识作了笔记,我才开始觉得疫情并不可怕,做好措施,肯定有救。恩师每一次的教诲,为我今后的医学知识上奠定了一个夯实的基础,也懂得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品德素养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永远不愧对于“白衣天使”这平凡却沉重而伟大的称号! 2020年2月3日晚上9点多我们呼吸科收了一名肺部感染患者,我主动向我带教老师提出去接手这个病人。我的老师拿起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花了很长时间从头到尾详细讲解了怎么戴怎么穿。他还问我怕不怕,不断地提醒我保护自己。穿戴整齐的我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服装很笨重、艰苦。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不到20分钟的时间,我难受的要死,可想而知作战在一线的前辈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那是多么难受,我立刻体会到前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虽然身在ICU轮转相比在前线的工作人员安全了些许,但是每天面对的是危重的病人,尤其在疫情蔓延严重的时候,我们仍然身处于危险之中。在科室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指南,学习了穿脱隔离衣服,每天规范的佩戴口罩、勤洗手;遇到问题我的老师也及时的纠正,每天病人越来越多,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看到老师们都是在超负荷工作,更难以想象在前线与生死搏斗的同行们,愿他们平安归来,再见时,必是胜利的时刻。 我在急诊外科一线值班,上级老师是陈建和潘达老师。老师说在疫情期间我们一定做好防护措施,每天递给我眼罩,帽子,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还提醒我们要带鞋套和手套。老师还提醒我们在抗疫情期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上班时在宿舍多休息,最好不要出门,下班后一定要自己的眼镜、手机、衣服等等都要75%酒精一定要消毒好,有什么困难跟老师讲,老师一定会帮助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家人温暖,也非常高兴,感谢在规培之路上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必有贵人相助,那么我的贵人就是神内科的曹云刚老师,教我慎独,教我严谨。老师是一名有着“强迫症”的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工作来积累的经验和精华传授给我们。在我最无助最无知的日子里是老师一直陪着我们,详细地讲给我们疾病相关的知识,嘱咐我们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我将这些记录着老师字迹的纸片珍藏,我将手机里老师传给我的图片与聊天记录永久保留,我绝不会丢掉这些曾经助我成长的使者,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爱的传承,一种激励。 作为医务工作者,这个开始规培的第一年,面对突发的疫情,我表现得不知所措,还好有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他们抽出空余时间,教导我如何面对病人,如何保护自己,看着老师们耐心细心认真的工作,由衷的感到敬佩,这是一种无声的教导,让我更坚定了,要扎实自己的医学知识,要当一名优秀为民好医生的决心!更期望白衣战士们加强自身保护,凯旋而归! “逆行者”们挺身在前抵御“疫魔”,志愿者们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千千万万个医务工作者们为他们的后来者提供了榜样,千千万万个后来者们跟随着恩师的脚步,共同粉刷了春天里最美的风景。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厄于风雪。危险的泥潭终会被填没,胜利的战歌终会吹响,等待你们的凯旋而归!(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旭毅 陈开心 胡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