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急诊发热预检改造来源/院方供图
1月20日,上海宣布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人,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抗新冠肺炎战役也在上海这个24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点燃了火线。华山医院后勤如何守护好上海这座城,守护好海纳百川的国际魔都,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是巨大的。
“这件事情必须要做!是个硬骨头,但是我们一定要啃下!”急诊科主任陈明泉教授说。陈明泉所说的“硬骨头”是急诊的发热预检改造。
华山医院的抗疫保卫战,早在1月18日就已经打响。经过实战模拟,19日的讨论会上,问题浮现,盲点明晰。限于医院场地有限,原本急诊发热预检区域内置,发热病人与急诊候诊病人就诊路线有一小片重合区域,存在医患交叉感染风险,场地改造势在必行!
23日,医院召开紧急会议协商,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一致决定大刀阔斧改造,外移急诊发热预检,完成物理隔离!此时离春节仅两天,供应商多数已进入休假阶段,面临着没材料、缺人手两大难题。动力科一方面紧急联系维修急抢修服务商沟通需求,通过外委方联系各在建项目部寻找彩钢板,最终在常州一项目工地找到,货车连夜疾驰发往上海,次日上午抵达医院。另一方面,紧急调集到外委方在上海工地的留守人员共7人。24日除夕上午7点,材料、工人全部到场。11点,建筑主体安装完毕。与此同时,联系分体空调服务商,调配一台分体空调,与板房搭建几乎同时完成。医管家物业公司配合排管布线安装电源,12点,徐徐暖风送来,空调投入使用。
前后仅耗时5个小时,平地建起一个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独立急诊发热预检,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图说:暖通系统改造
1月27日,院领导进一步协商,决定将急诊科布局再升级,把急诊CT室开辟为发热病人专用CT室,并改造相关通道及配套空调系统,确保急诊CT成为负压空间,阻断院内感染途径。
原本急诊区域空调系统为统一送排风,要重新改造急诊暖通系统,时间成本是巨大的。要抢在病毒的前面,尽快形成CT间独立负压排风,动力科第一时间与空调外委方研讨细化方案,最终决定增加一路临时风机,风管取道门诊一楼南大厅上方,废气从空旷的大道花坛排出。方案既定,立即着手准备设备和材料,特殊时期可谓费尽周章。春节期间全市范围内仍在营业的建材商所剩无几,而CT室要求排风量为1800m3/h,管材口径220mm以上,属于非常规管材。
调动一切资源,找!一方面就地取材,搜索全院现有风机规格型号数据,门诊2楼非关键部位有一台排风量1800m3/h的风机可以拆旧利用,当天下午拆借到位,6号楼在建工地有一批PVC管材,口径正合适!另一方面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市地毯式寻找购买所需建材,此外基建科从供应商在建工地中寻找到适用于医疗放射场所的磁防护铅板。终于,28日,所有材料齐全!29日一早开始施工,分三组同时作业,一组穿上防护服在CT室内开洞排管,做防护;一组于门诊南大厅排管;一组于室外排管。同时医管家排布电源,下午2点30分 ,急诊CT负压改造完成!
此外,全院暖通院感防控相应升级,冷冻组增加空调通风系统中空气处理设备的清洗消毒和更换工作的频率;医院建筑体内开启送排风系统,提高新风量,合理开启外窗,提高滤网更新频率,最大限度增强建筑物的通风换气能力。
共度时艰,要在这段特殊的日子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后勤人要付出的是更长的值守时间、更强大的资源调度能力和更果断的执行力。
新民晚报通讯员 唐吉云 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