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献给抗疫逆行者的小Trick!——护目镜防雾

时间:2020-02-25 13:19 来源:上海市 作者: 华山外科青年论坛 通讯员:任羿诚

                     

                       献给抗疫逆行者的小Trick!——护目镜防雾

 HS—VAS 华山外科青年论坛 今天

     武汉胜,就是湖北胜;湖北胜,就是全国胜!疫情就是命令,2020年新春伊始全国数以万计的白衣使者奔向武汉。战斗中,逆行者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们坚韧不拔,攻坚克难,拿下一个有一个战斗堡垒。。。这里不乏各种“战斗经验”。我山四纵队也有些小trick可以拿来分享!

    

    大家都知道,在污染区工作,必须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如果在污染区长时间工作,还需要戴双层口罩,甚至加配防护面屏。咱们的斗士刚进去工作时,斗志昂扬。不料,才几分钟的时间,就遇到了下马威。他们发现密闭的防护装备可以阻挡外部的病毒,但也阻隔了内部的水汽。工作才没多久,护目镜上就积满了雾气,整个就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


        咋整?

        这,难不倒咱抗疫好儿郎。肥皂液、酒精、碘液、游泳防雾喷。。。一股脑儿地喷个遍。刚用上时,还多少有点效果,可一两小时后却渐渐失效。通常,咱们一个班次需要在污染区持续工作6小时以上,所以光靠这些很难坚持到最后。

       于是,度娘、爱问、知乎。。。不耻下问一番。发现,原来如此:

       雾气产生的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湿度(水蒸气),冷表面,形成小水滴


雾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让光线产生散射,影响视线,故而成为雾气。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雾天气就是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而我们平时眼镜起雾的时候就如下图,因为表面张力形成小水滴,对光线产生散射,这就是雾气产生原理。如果我们改善镜片表面让它产生亲水性,破坏水表面的张力,就会形成水膜,而不再聚水滴影像折射。这就是防雾其中的一种方法。

        那,问题又来了。怎么改变亲水性呢?

            

        汽车防雾的吹风法显然在这里不合适。浴室防雾镜采用的镜片加热法,也是无法实施的。装潢使用的双层防雾玻璃策略,当然也不现实。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在镜片表面增加防雾层这个办法。防雾层的效果主要是源于它表面含有亲水性活性因子,改变镜片表面水滴的张力,从而形成水膜。


不过,之前的尝试不都宣告失败了吗?其实秘密在于任何亲水性活性因子都是可以溶解的。在使用过程中,活性因子不断的溶解在水里,慢慢消失,当完全消失后,镜片就会失去防雾的功能。所以当你买泳镜或者潜水镜的时候,广告上说永久性防雾,那其实就是瞎扯淡正常情况,高档防雾泳镜,一般游泳四五次,防雾效果就会变差,七八次后基本就没有防雾功能了。更何况我们用的肥皂液神马的呢?这些液体挥发很快,一般也就能扛上1~2小时。


        我们队员采用了“神农尝百草”的策略。在各种现有的“汁液”里,筛了一遍,发现洗手液的挥发速度比较慢,如果涂抹均匀,持续作用会比较长。或者在自制肥皂液中添加1~2滴甘油,减慢皂液的挥发,也可坚挺更久(但在非常时刻,一般很少会备有甘油)。操作如下:

        首先,如果咱们自己需要佩戴眼镜,切记先把自己的眼睛涂抹一遍。注意,先上洗手液,可以加一点点水稀释一下(以便涂抹)。再用擦手纸均匀涂抹,涂成极薄的一层。以不影响视线为标准,千万不要擦得太干净。把洗手液全擦没了就无效了。




这一步千万不能省,否则就悲剧了。


。。。不能发生啊!!!!

涂好自己的眼镜,戴上口罩帽子。


接着,就是同样方法处理护目镜,穿防护服。




一气呵成,手脚快的话,一套动作大约15分钟搞定!刚穿戴好,可能会有一些薄雾的感觉。这无妨,如此的处理,在污染区工作一段时间镜片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水膜可以增加折射,在物理学上相当于形成了一层增透膜)。实测,坚持6小时以上,毫无问题。


        (这是工作了6个多小时后的实际状态,不错的呦!!!)


这个小trick希望能给奋战在疫区的勇士们带来帮助,也欢迎大家交流其他心得!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