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专科培训小医生,抗疫一线大战场---我的援鄂日记

时间:2020-03-05 15:01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王光杰 通讯员:朱城晓

今天是我们第一批国家医疗队抵鄂第30天,又是二月二、龙抬头,但我们最开心的是,今天是我们医疗组难得休息的一天。

转瞬间,我们已经援鄂整整一个月了,有“谁敢横刀立马”的出征,有“执手相看泪眼”的离别;有“春潮带雨晚来急”的病情变化,也有“只争朝夕”的快速插管;有患者病愈出院,“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暖心喜事,也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扼腕叹息。各个细节,历历在目。

从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第一间病房开始,到目前院区隔离病房开放床位1000多张,我们见证了这个定点医院改建的整个过程。在多个批次兄弟医疗队的援助下,我们的队伍逐渐强大。奔赴武汉这个疫情最大战场中的,除了有“老骥伏枥”的专家教授,有“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还有我们这些 “初生牛犊”的住院医师——我们既是在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也是全力以赴救治病人的战士。

数载规培练本领,一朝抗“疫”展身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分成6个医疗组,每个医疗组有4位医师。我是在第三医疗组,与众不同的是我们组除了高伟波老师担任组长外,邓玖旭、陈逸凡和我三人都是规培学员,有护士调侃我们组叫“一个诸葛亮和三个臭皮匠”。虽然年资不高,但是在高伟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到分工明确,互相帮助,我们值班的时段里重症病房的工作依然进行地有条不紊,忙中有序。

玖旭是科研博士毕业后留在人民医院的,目前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二年,系统的科研培训经历培养了他做事严谨和善于思考的作风,每次穿脱防护服数他最认真,而且下班后在回酒店的车上就开始整理肺炎病例相关资料,我相信他一定能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只是连日的倒班让他这些天经常失眠,原本就瘦的他显得更加憔悴。

逸凡去年才留院在创伤救治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外科住院医师,虽然他对自己处理内科重症相关能力心存担忧,但还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被选入医疗队。等开始工作后,他马上就发现只要在上级专家组和高伟波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写好每一份病历,落实好每一条医嘱,关注患者每一天指标的变化并及时的处理,外科医师同样可以胜任重症病房的工作。




我的专业是重症医学,已经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在接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跟随第一批医疗队来到武汉,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由于以前有较长时间的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轮转经验,这里的工作能较快上手,看着一个个患者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日渐好转,咽拭子转阴,CT影像学表现也相应减轻,我由衷为我们团队感到自豪。


新冠病毒肺炎是一个新的疾病,和它的斗争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还记得第一例气管插管,病人是位高龄患者,既往基础疾病较多,来院时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比较重,很快就上了无创呼吸机,但是氧合一直不理想,经专家组讨论决定,对该病人进行气管插管。但是这和以往普通监护室气管插管不一样,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患者气道与外界相通,操作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在专家组朱凤雪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认真梳理流程,克服病房条件不足的困难,评估可能的风险点,并做了相应的周密准备。闷热的防护服、紧压的护目镜、好几层橡胶手套,都为操作增加了难度系数。一旦操作时间长,就会增加飞沫扩散交叉感染的风险。麻醉科姜华老师操作娴熟,插管操作一次性顺利完成,整个过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调整好参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从前期讨论、风险评估、流程梳理到操作完成一气呵成,整个团队配合的默契与高效,给我们住院医师上了深刻的一课,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




在武汉的日子静静流淌,每天两点一线,每两天一个8小时班,提前1个半小时出发去医院,然后换防护服、交班,病房工作结束后再经过同样的流程,1个半小时后回到酒店,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所有人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在房间里也没有办法安心休息,大家都密切关注着互联网上披露的全国各地疫情进展情况,看到大多数省份已经没有新发确诊病例,看到湖北新发确诊病例数逐日走低,我们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在回酒店的车上,谈到战“疫”结束后的打算,陈逸凡说:“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完成了从刚毕业的医学生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态转变,下一次春暖花开,我希望还能再来这里,回忆在那个突如其来的浩劫面前,我们并肩作战过的日夜。再一次在夜色映照的黄鹤楼下,在樱花盛开的街道中,在巍峨壮丽的长江大桥上欣赏这座城市的美丽。”

短暂的憧憬之后,我们又回到现实的工作中来,虽然我们只是小小住院医师,但是我们三个要在这大大的抗“疫”战场上坚守自己的阵地,就像高伟波老师评价我们的那样:“丈夫未可轻年少,你们这些年轻医生基本功扎实,临床工作一丝不苟,来到武汉这个大战场,在我们团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北医的水平”。小小医生,更需要在大大战场中淬炼成长,我们一定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光杰供稿)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