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05 08:37 来源:上海市 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刘芸 陈勤奋 通讯员:任羿诚
1月20日
上海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1月21日
1月21日,上午10点,华山医院紧急征召。下午2点,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率感染科毛日成、呼吸科张有志、重症医学科李先涛等3位专家,进驻上海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月2日
第二批,2月2日。抗生素研究所赵旭、5病区护士长王玉、中心ICU护师金丽莉、浦东院区ICU主管护师富小凤、浦东院区87病区护师王莉等5位医护专家进驻公卫。
2月7日
第三批,2月7日。重症医学科王正阳呼吸治疗师、北院急重症医学科周鑫健、赵晖和黄燕护师等4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专家进驻公卫。
2月25日
第四批,2月25日。华山北院急重症医学科唐名捷护师和曹倩护师进驻公卫。
现在,除了张文宏主任和第四批的2位重症医学专业护理专家还战斗在公卫以外,张爸的12位医护同事都已完成在那里的任务。其中,毛日成、张有志、李先涛这3位首批战斗在公卫的专家在隔离观察期满后,又转战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
三兄弟以“卤蛋头”会师武汉
我们,感谢、敬仰他们的担当与奉献,让我们,聆听、共鸣他们的心声与感悟。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毛日成
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有武汉旅行史,2天前发烧咳嗽,现在体温38°C,肺部CT提示有重症肺炎……”大年三十晚上,当万家团聚、欢度新春佳节之时,毛日成等人正在一刻不停地收治新患者。大年三十(1月24日)那天,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13例,为了保证安全,确诊患者一般都在下午或者晚上送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询问病情、回顾流行病史开始到制定治疗方案、完成报表,收治完所有病人要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先涛
我是个老党员,还是支部委员,艰险、困难一定要先站出来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张有志
不用商量,职责所在
大年初一晚上,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加之患者情绪不稳,经常拔掉给氧装置,需要有处理呼吸衰竭经验的医生现场处理。危急时刻,张有志主动请缨,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到病人床旁安抚,调整给氧流量和浓度,同时这个病人伴有循环衰竭,张有志又调整补液量和升压药用量,在与公卫呼吸科主任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控制患者的病情。
抗生素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赵旭
爱人很支持,但难免有些担心
5病区护士长 王玉
那一刻很感动,我们的护理姐妹在危险困难面前都非常棒
中心ICU护师 金丽莉
我们早晚要去一线的
浦东院区ICU主管护师 富小凤
家里人很支持的,我女儿也是学护理的
富小凤是浦东院区ICU护理组长,PICC穿刺专员,负责住院病人的穿刺、科室护理书写及质控相关工作。曾参与抗击非典工作。
浦东院区87病区护师 王莉
这是我的光荣
患者写给王玉和王莉的感谢信
重症医学科 王正阳
我是呼吸治疗师,有义务有责任上前线出一份力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鑫健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赵晖
已经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师 黄燕
疫情危急关头,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师 唐名捷
使命召唤,责无旁贷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师 曹倩
这是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带着院领导和科室领导、同事的要求和嘱托,用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助力上海早日打赢抗疫保卫战,同时也知道,华山医院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会随时为他们分忧解难。对于是否担心被感染,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担心,他们相信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相信华山医院的后勤保障,更相信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防护措施。
一、1月21日进驻
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感染科主任)
毛日成(感染科)
张有志(呼吸科)
李先涛(重症医学科)
二、2月2日进驻
赵旭(抗生素研究所)
王玉(5病区,护理)
金丽莉(中心ICU,护理)
富小凤(浦东院区ICU,护理)
王莉(浦东院区87病区,护理)
三、2月7日进驻
王正阳(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
周鑫健(北院急重症医学科)
赵晖(北院急重症医学科)
黄燕(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理)
四、2月25日进驻
唐名捷(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理)
曹倩(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理)
抗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