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华山医院的医生护士战斗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

时间:2020-03-05 08:37 来源:上海市 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刘芸 陈勤奋 通讯员:任羿诚


                        他们是张文宏主任的同事,他们与张爸一起,

                          战斗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

 刘芸 陈勤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昨天

1月20日

上海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1月21日

1月21日,上午10点,华山医院紧急征召。下午2点,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率感染科毛日成、呼吸科张有志、重症医学科李先涛等3位专家,进驻上海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月2日

第二批,2月2日。抗生素研究所赵旭、5病区护士长王玉、中心ICU护师金丽莉、浦东院区ICU主管护师富小凤、浦东院区87病区护师王莉等5位医护专家进驻公卫。


2月7日

第三批,2月7日。重症医学科王正阳呼吸治疗师、北院急重症医学科周鑫健、赵晖和黄燕护师等4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专家进驻公卫。



2月25日

第四批,2月25日。华山北院急重症医学科唐名捷护师和曹倩护师进驻公卫。


现在,除了张文宏主任和第四批的2位重症医学专业护理专家还战斗在公卫以外,张爸的12位医护同事都已完成在那里的任务。其中,毛日成、张有志、李先涛这3位首批战斗在公卫的专家在隔离观察期满后,又转战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


三兄弟以“卤蛋头”会师武汉

我们,感谢、敬仰他们的担当与奉献,让我们,聆听、共鸣他们的心声与感悟。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毛日成


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有武汉旅行史,2天前发烧咳嗽,现在体温38°C,肺部CT提示有重症肺炎……”大年三十晚上,当万家团聚、欢度新春佳节之时,毛日成等人正在一刻不停地收治新患者。大年三十(1月24日)那天,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13例,为了保证安全,确诊患者一般都在下午或者晚上送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询问病情、回顾流行病史开始到制定治疗方案、完成报表,收治完所有病人要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


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9年蝉联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榜首,作为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已经工作十几年的毛日成每天接触病人无数,忙碌已经成为常态。但这次每天长达16个小时的“超长待机”,让他几次担心扛不住。除了收治新患者,他们每天早晚各需1次查房,询问患者病情、用药情况,制定并更新治疗方案。每天早上6点半、下午4点半、晚上12点半还要完成3次报表,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随时上报患者情况。
身处疫情一线,所有的人都绷紧了神经,困了只能在沙发上眯一会。毛日成坦言,凌晨6点的闹钟是我最最痛苦的时候,感觉才刚刚睡下,又要起来了,可是内心告诉我,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先涛


我是个老党员,还是支部委员,艰险、困难一定要先站出来

22日晚上,进入公卫工作的第二天,专家组正在讨论患者病情,一位88岁的危重症患者突然病情不稳,出现感染性休克、血氧饱和度下降,亟需有丰富重症处理经验的医生到病人身边处理病情。李先涛毫不犹豫,分秒必争,用最短的时间穿上防护服,进入到隔离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完善相关准备,为患者行深静脉穿刺建立补液通路,同时完成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的血压回升、氧合改善,等到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才从隔离病房出来。

深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都是有创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染,进入隔离病房前,张文宏组长也反复叮嘱“一定要做好充分防护。”生命面前,责任担当,李先涛挺身而出,“我是个老党员,并且还是支部委员,艰险、困难一定要先站出来,而且我们危重病专业就是啃硬骨头、处理危重复杂病人的专业,作为在这个专业摸打滚爬近20年的老医生,在华山医院这个平台历练了这么久,有充分的技术自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先涛是一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疫情面前,危急时刻,他总是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先后参与汶川大地震患者救治、昭化路塌方患者救治、无锡餐馆燃气爆炸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紧急救援等。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张有志


不用商量,职责所在

上午10点接到通知,下午2点到公卫,张有志没有时间跟家人商量,他说,不用商量,有什么好商量的。自从选择就读医学专业开始,家人已经明白“白大褂”的使命与担当。2003年SARS时,正在读书的他已经参与到抗击非典的队伍中。

大年初一晚上,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加之患者情绪不稳,经常拔掉给氧装置,需要有处理呼吸衰竭经验的医生现场处理。危急时刻,张有志主动请缨,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到病人床旁安抚,调整给氧流量和浓度,同时这个病人伴有循环衰竭,张有志又调整补液量和升压药用量,在与公卫呼吸科主任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控制患者的病情。


在公卫,挑战无处不在,张有志最担心的还是危重症患者和重症患者,确诊患者多,又都住在隔离病房,不能实时查看情况,而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如何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的研判并给出精准的治疗方案成为他们最大的挑战。对于新收治的轻症患者也不能忽视,铺天盖地的信息难免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慌,专家组在临床一线还要做好心理安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抗生素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赵旭


爱人很支持,但难免有些担心

赵旭去公卫的那天正是女儿10岁的生日。上午8点从夜班病房出来,赵旭匆匆回了趟家,要去给女儿说句“生日快乐”。女儿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安慰他说:“没关系的,爸爸加油!相信您平安回来。”

赵旭的妻子支持他的工作,但心里难免也有些担心,赵旭耐心地安慰她,第一,我曾经在公卫进修3个月,禽流感期间还曾3次前往公卫参加会诊,对公卫已经很熟悉了;第二,现在轻症患者多,重症患者少,而且公卫的防护措施也是最好的;第三,我的专业是感染相关领域的,擅长治疗病毒性肺炎等疾病,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到一线去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早在华山医院组建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之时,当时正在急诊值班的赵旭已经向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和党办主任王晋伦报名,请求前去一线支援。

5病区护士长 王玉


那一刻很感动,我们的护理姐妹在危险困难面前都非常棒

1月31日中午,护理外科党支部组织委员、5病区护士长王玉转发了护理部的通知: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做好下一阶段的救治工作,需随时准备奔赴一线救援(武汉、公卫等),请每科动员护理人员报名参加救治工作,希望党员和骨干积极报名。不到半小时,23条“我报名”信息整齐划一地出现在“5病区重要通知”群里。
“那一刻很感动,所有人都报名了,包括即将退休的资深护士、曾经做过肺部手术的姐妹,我们的护理姐妹在危险困难面前都非常棒。”

王玉的先生俞海是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在疫情警报拉响之前就一直在急诊一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超常的工作压力,他能够理解王玉前往一线的心情并支持她的决定,但送行时,大家依然能从他的表情上看出紧张。

出征那天也是王玉的生日,来不及为妻子准备生日蛋糕,他和女儿特意手绘了一张红彤彤的护身“福”作为生日礼物,护佑王玉平安归来。

中心ICU护师 金丽莉


我们早晚要去一线的

金丽莉是中心ICU资深护士,她取消了过年出行计划,因为她很早就意识到,“我们早晚要去一线的。”在华山医院组建第一批医疗队的时候,金丽莉就已经在科里报名了。

2003年抗击非典时,金丽莉作为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医院实习,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当时实习的医院要求学生提前结束实习。回到家之后,金丽莉总感觉哪里不对,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怎么能从医院撤回来呢?她总想为抗击非典做些事情。看到嘉定区团委在招募志愿者,金丽莉第一时间报名,到花桥道口给入沪人员做体温检测。
已经在临床一线工作了17年的金丽莉说,“作为一名正式的医务人员,肯定要去前线的。”

浦东院区ICU主管护师 富小凤


家里人很支持的,我女儿也是学护理的

富小凤是浦东院区ICU护理组长,PICC穿刺专员,负责住院病人的穿刺、科室护理书写及质控相关工作。曾参与抗击非典工作。


当时,要筛查周边地区的外来人员,松江地区外来人口多,她第一时间报名去松江,为当地所有人体检。这一次,她又一次冲在前线。富小凤说:“家里人很支持的,我女儿也是学护理的。”

浦东院区87病区护师 王莉


这是我的光荣

王莉是一名共产党员,性格乐观开朗。谈到能够去前线,她一直笑呵呵的,很开心,她说,“这是我的光荣!”自从医院开始动员,她就第一时间在浦东院区护理党支部和病区的微信群里报名了。

患者写给王玉和王莉的感谢信

她相信,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重症医学科 王正阳


我是呼吸治疗师,有义务有责任上前线出一份力

王正阳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专业,2019年入职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月6日上午,他看到宫晔主任转发的公卫需要支援的通知后果断报名,“专家团队指出公卫需要呼吸治疗师,我作为一名呼吸治疗师有义务有责任上前线出一份力。”

第二批队员金丽莉和第三批队员王正阳病房中相逢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小白”,王正阳坦言有些许紧张,但是他相信公卫的安全防护措施,“只要按照公卫的要求,一定不会出问题的。”


王正阳的家人远在外地,听说他要奔赴一线,有些担心,经过王正阳耐心的解释和安抚后,家人表示理解并祝愿王正阳平安凯旋。此次前去公卫,王正阳主要开展呼吸治疗相关技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维护等。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鑫健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周鑫健表示,此次前去支援,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救治病人,同时做好防护。请医院放心,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赵晖


已经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



赵晖在疫情开始时就已经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他说,能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直是他的追求。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师 黄燕


疫情危急关头,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在疫情危急关头,身为一名医务人员,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黄燕表示,“去前线支援是我的一个心愿,我也保证会完成任务,平安凯旋。”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师 唐名捷


使命召唤,责无旁贷



唐名捷虽然是95后,但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此次出征既是使命召唤,更是责无旁贷。她表示,一定会全力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师 曹倩


这是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曹倩是95后,湖北黄冈人。身在上海的她虽无法回到家乡,但她知道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支援前线。

他们带着院领导和科室领导、同事的要求和嘱托,用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助力上海早日打赢抗疫保卫战,同时也知道,华山医院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会随时为他们分忧解难。对于是否担心被感染,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担心,他们相信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相信华山医院的后勤保障,更相信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防护措施。



英 雄 榜


一、1月21日进驻


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感染科主任)

毛日成(感染科)

张有志(呼吸科)

李先涛(重症医学科)


二、2月2日进驻


赵旭(抗生素研究所)

王玉(5病区,护理)

金丽莉(中心ICU,护理)

富小凤(浦东院区ICU,护理)

王莉(浦东院区87病区,护理)


三、2月7日进驻


王正阳(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

周鑫健(北院急重症医学科)

赵晖(北院急重症医学科)

黄燕(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理)


四、2月25日进驻


唐名捷(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理)

曹倩(北院急重症医学科,护理)







抗疫日记

“硬核医生”张文宏:我们一定要跑在病毒前头!
硬核组长张文宏的团队:华山医院首批赴隔离病房专家组的一周
出征!|“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到一线去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致敬逆行者:一张手绘的护身“福” 
“我在公卫每天8小时照顾重症患者,直到他病情逐渐转好”
抗疫日记丨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给了他家人般的精心护理和治疗 
抗疫日记丨“去吧,你是我们家的骄傲”
抗疫日记丨患者给我和战友手绘的画像,充满正能量激励着我们
抗疫前线丨王玉: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医患就是亲密战友
抗疫手记:支援上海公卫中心前为女儿庆祝10岁生日






文 | 刘芸 陈勤奋
编辑 | 刘芸


阅读 3.0万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