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我要去武汉了”

时间:2020-03-05 08:37 来源:上海市 作者:上海新闻广播 徐蕾 通讯员:任羿诚

故事里三个主人公其中二个是华山医院的


                                 “我要去武汉了” | 记录2020·百姓故事

徐蕾 上海新闻广播 前天

杨敏捷又是华山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住培基地秘书,住培医师带教老师,获得过医院与复旦大学的优秀住院医师带教老师。

金蕾是华山医院骨科病房护士,对住院医师也是很关心的,为人热情,乐意助人。





大多数人也许不会一字一句地读
太多了,英雄故事,这阵子
一样的剪发送行
一样的辨不清样貌的白色身影

三万多名医者中的绝大部分
直到疫情结束
也不会在大家心目中留下姓名和模样
只是我必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写

因为他们是一个一个人
在这个冬春交界的时候
每天每时每分每秒
在讲述谨守职责的故事

“我要去武汉了”——《百姓故事》


 武汉第三十一天,报平安!


程霞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护师,带教老师

1月27日出征武汉

迄今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工作31天

 
武汉第19天,报平安,今天夜班来自上海新闻广播00:38



程霞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报平安。大多数就一句话:今天上夜班,一切安好。

年前在工作群里报名去武汉的时候,她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去工作呗。大年初一护士长把她从老家拉回上海,初三上午接到电话晚上就要出发,她就有些紧张了。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带了个小箱子,被姐妹们笑话说“好像去度假的”。

她们那天出发的50位姑娘被大家称作“娘子军”团。
 


入驻金银潭医院北区七病房,病人介于普通病症和重症监护之间,病情变化很大。第一个班就是夜班,从凌晨1点到早晨8点。39位病人,4名医护,6台呼吸机全用上了。

病房很长很大,穿着防护服路却走不快,每一台呼吸机都不能离开视线,每一个补液病人随时要照料。还有病人们的生活料理,就是平常医院里护工和清洁工的工作。

那天晚上有一个抢救,他挺过来了,早晨下班的时候,生命体征已经恢复。时间过的特别快,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才觉得腿脚发软。

三班倒。只要身体不出状况,就一摒到底不出来。出来进去脱穿防护服需要一个小时,其他同事忙不过来,容易出岔子。

累了回去洗澡然后倒头就睡,没有力气多想什么。就是有时候躺下来的瞬间会闪一个念头,哟,今天这个环节上有没有什么问题?防护到位吗?就会有后怕。

忙起来的时候根本顾不到去想什么风险,什么害怕,脑子里都是每个病人的氧饱和度。

要说最难的,就是用尽了所有的方法,还是只能看着重病的人离世。虽然是学医的,还是很难过。

有个80后小伙子,总是爱和护士们聊他8岁的儿子,给她们看小家伙的照片。突然有一天身体状况就恶化了,就走了。上班经过那个病床,已经换了病人,还是会想到他。

还有一位失去老伴儿的老爷爷,每天都坐在床沿儿哭。姑娘们看着心酸,都随着武汉人喊他爹爹,都会尽力帮他做点什么。
 
 



程霞十分的娇小,搭班同事有当地人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外援。她们一开始都猜她是工作一两年的新手,又来自上海,肯定很矫情,脸上都是“你能做什么呀”这种表情。上了一个班下来就彻底刮目相看。

她正正经经是有12年护理经验的老手,还是带教老师。久了连病人也夸赞这位来自上海的小姑娘,程霞就对他们说,你们好好治疗乖乖养病,你们好了就是给我们最大的谢谢。你们好了我们也就好了,全国人民也就好了。



休班的时候和六岁的女儿视频,一开始每次小姑娘都认真嘱咐她要保护好自己,还要妈妈别害怕,她画了很多画等妈妈回家当奖励。

终于,在问了好几遍“妈妈你这个星期六能回家吗?却没有得到答案之后,忍不住哭了。

没有想过要被轮换回去,如果有下一批来,那不是说明这情况还没有控制好吗?还是我们在这里,把它搞定吧!
 
武汉第21天,今天心情美美的来自上海新闻广播00:38


  昨天晚上睡的好吗?


杨敏婕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助理
2月3日出征武汉
迄今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24天
 

2月4 日到达武汉,2月5日进驻方舱医院至今,杨敏婕还没有踏实休息过。与她一同前来的46位医护是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她们都接受过野战医院训练,参与过世界各地的灾难医疗救援。

饶是这样,方舱医院,也还是一次崭新的经历,因为这里收治的数量如此庞大的病人,传染性很强。作为一个七人医疗小组的组长,杨敏婕担着一份别人看不见的担子。

排班我给自己排第一个,大家都不熟悉,我得先过一遍,然后他们第一次进舱,我一个个带他们进去。
 

到达后的第一个任务是为新送来的病人做预检。一车一车,一百一百的病人送来,都由华山的医生检查判断是否收入方舱。只要床位允许,就收下,很多人已经等了很久。

第一天在体育馆外的预检帐篷里,从下午六点一直工作到后半夜,很冷。一开始看见这么多病人还有些小紧张,慢慢面对一张张无助的脸,就忘记了。

都是活生生的人,就不害怕了,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很孤独,都需要帮助,就是想在一个有医生护士的地方。
 

敏婕和她的七人医疗小组负责的方舱区域有250名病人,大部分是轻症,但是有的病情变化很快,几个小时就能转为危重,必须及时甚至是早一步转移到医院。每次进舱巡查,就是一个个询问,预判,一位医生负责一百多号病人,时间不够用。每位病人都很依赖他们,都希望多从他们这里获得些信息。

我们真的不想对任何病人有任何纰漏,因为早一分钟发现病情的变化也许就能救一条命。
 

敏婕的声音轻柔软糯,但是冷静清晰,她说在急诊工作久了,再惊心动魄,也必须保持安定有序,只考虑解决问题。

比如穿防护服的辛苦,大家都听到很多。其实脸上有印子那是最可以忽略的部分。在防护服里,行动会迟钝,心里着急,身体却不听使唤,想快走几步就会胸闷憋气,这对一个班需要面对面询问一百多名病人的医生来说很煎熬。戴着三层手套,打字不利落,所以医生们都是拿着一厚沓纸质病历进去一个字一个字填写的。

作为组长的她,每天晚上将病历输入电子档案,同时再次评估,这项工作就要进行到半夜。

我请组员们一定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任何问题就出舱,由下一班医生顶上。谁也没有对此有任何异议,再疲劳,再没有休息够,需要的时候都随时在岗。
 


每天的很多感动都容不得他们多品味,因为要奔向下一个病人。比如康复出舱的病人第一次看见杨医生模样的时候的笑脸,比如情人节在方舱的小情侣送给她巧克力,比如医患群里有病人抱怨,就有病人劝导,“你看看护士医生那么远来不也是不得回家,大家都是生死之交,配合好早点把这事过去。

每当看到这样的话,我就恨不得,再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只要自己身体棒棒的,多为他们做一点
 

每天回到酒店,录入病历,一一问到每位组员的状况,即使睡觉,也无法踏实。随时会有电话,新病人来了要预检,舱内病人病情变化要评估转院,越是夜深来的电话,越是重要。丈夫一开始就问她,你想好要去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说,那你去吧,我会把家照顾好。

五年级的大儿子向她保证,会照顾好三年级的弟弟。所以她就放心地心无旁骛地来了,忙碌到甚至没有时间想一想家里的大小三个男人。

有一天他们问我要一张和儿子的合影,忘了是为什么,我在手机里翻着翻着,就哭了……



   今天喝水了吗? 


金蕾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护士
2月9日出征武汉
迄今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工作18天
 

刚刚结束一个班,金蕾说不出话来,太渴了。

她在ICU外的清洁区当主班,一个人一个班12个小时。所有医生的医嘱传达,里面30多位病人突发情况向医生汇报,为紧急抢救开医嘱,预备器械,为进隔离舱的医护们准备防护服,记录每位病人每个小时的生命体征……

矿泉水就在桌上,却没时间喝。

喝水的话,要脱手套,要洗手,喝完又要戴手套,喝水还要上厕所,都是浪费时间。这点时间会有很多医嘱,会有很多床病人的生命体征记录拉下。
 

如果抛开专业术语,金蕾没有披挂端枪上战场,她就在战壕里,为冲锋的战友准备枪支弹药钢盔背心,一粒子弹也不能少。再将他们回来报告的敌情,需要的物资转达给后方,负责记录敌方详细布局,再向战友传达后方指令。保证隔离舱内外信息通畅,病人得到及时处理。

我们一个班要准备一百多套防护服,他们四个小时轮班,这个也马虎不得。
 

在上完一个夜班两个白班后,她列了一张有25个注意事项的表单,交给下一班同事。这是平常工作养成的习惯,要做的事一项项列清,忙和累都可以撑得住,就是不能乱不能漏,毕竟里面的病人,一点也耽搁不起。

华山医院已经派出ICU的四位大将来到光谷医院,专业雷厉,很得到同行赞誉,能够与他们配合默契,令金蕾也有点小小的骄傲。
  
金蕾早就在出发名单中。她的丈夫是华山手外科医生,自嘲说这次无用武之地,只默默陪着妻子待命。箱子里一点点装进去一次性内衣,速干衣,牙刷毛巾,还有长筒雨靴,每天在走步机上走五公里十公里锻炼体能。

凌晨三点等到那个出发的命令的时候,行装倒是很快就整理完毕,只是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对父母和儿子讲,就成了很简单的,“我要去武汉了”

儿子前几天说他又掉了一颗牙,我把他掉的牙都收好写好日期的,我叫他把牙装好,等妈妈回去再给他写上日期,他说他想死我了,我说等妈妈回去,你一定又长高了……

武汉第24天,约好要一起看樱花来自上海新闻广播00:19



程霞希望以后永远也不要穿防护服

杨敏婕大约最想踏实睡个好觉

金蕾有一天上班时候喝到了可乐开心了一整天
她还在武汉与老公隔空庆祝了结婚纪念日……

愿武汉人民,早日见到摘下口罩
笑意盈盈的她们,
早日将她们送回家。

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医生写道
我的战友,只要回来,你说怎样便怎样!

她们也许并不想怎样,
就是想做回平常的医生护士,
妻子,妈妈和女儿。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