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05 08:37 来源:上海市 作者:王燕 通讯员:邹鹿鸣
2020年的春节,并不如往年一般。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盘棋,数万医务工作者闻召而动,奔赴武汉,救死扶伤,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同样,作为“守门人”的全科医生也在全国每个社区发挥着自己的能量,扎紧着防控疫情的篱笆。
而将面对上千万返程人口的上海,疫情防控更是严峻的挑战。基层防控是上海疫情防控的基石。一声令下,全科医生的身影出现在各个交通路口和枢纽的监测站、隔离小区每家每户的楼道里、发热定点门诊的诊室里以及复工企业门口,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防疫战中,他们的新闻报道篇幅丝毫不逊于出征逆行的勇士们,凸显了全科医生的作用。但同样在这场疫情的磨砺中,也暴露出了不足和并给予了警醒。
在上海一级响应期间,大多数二三级医院因支援一线和感染控制要求等,大大缩减门诊和住院工作量。与此同时,出现了两个问题:相当部分老百姓们患有急慢性疾病,却因担心赴医院就诊过程中感染新冠而放弃就医或因医院管控而无法就医。这对突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延误疾病诊治导致致残甚至致死;对于慢病患者来说,也可能产生各种并发症或导致疾病进展。在抗击这场疫情的艰难时期,这些患者也同样身处艰难,却无处可求助。这个时期的急诊室,时常会碰到血液透析未按时做而导致昏迷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血压异常波动的急进性高血压患者、哮喘未规范服药控制而诱发加重的患者等,疾病的痛苦和心理的恐惧都给他们及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这些情况,原本或许就不该发生。
慢性病的随访监测及预防并发症是全科医生的责任。这个特殊时期,纵有万难,基本的医疗服务仍需要保证。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和可及性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此时此刻,更应发挥全科医学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运用自己的资源和慢病数据库对慢病中的重点人群开展管理和治疗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科医生作为签约家庭医生,可灵活应用电话咨询、微信建群、视频咨询、预约就诊、社区宣传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指导慢病患者如何观察病情及用药。遇到需要转诊至三级医院的患者,全科医师应该作为桥梁,主动联系三级医院转诊;期间全科医生基于对患者及其及家庭环境的了解,可以更确切地掌握患者的流行病史,为三级医院的防控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也使患者可更顺畅地及时就医挽救病情。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全科医生工作内容的一项。本着全科医学特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这一基本原则,全科医生可发挥对签约家庭情况掌握的优势,协助疾病控制中心共同收集是否到过疫区、是否与确诊和可疑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史等信息。同样,利用这一优势,可深入家庭和社区,联合基层管理干部、民警、居民志愿者等,将防控端口前移至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针对不同区域情况制定差异化精准防控策略。将流动人口控制在固定的空间,尽早筛查出感染源,减少人群暴露机会,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指导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居家隔离防护,辅助做好他们的心理指导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全科医生身处于基层,其职责是保证最基本的医疗,这本应是医疗系统金字塔的基石,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群体。而现实是全科医生在目前医疗体制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预期,要真正实践上述职责,全科医生的人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加速全科医生的培养仍是当务之急。通过优质和严格的规范化培训,扎实全科医生的临床基本功,让他们成为老百姓信任的医生。加速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的比例,加强家庭医生制度和职责的建设,使全科医生能真正做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落实基本医疗照顾,同时发挥转诊医疗的作用。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也发现了目前全科医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学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课程的学习。只有这样,不管是日常的医疗工作还是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全科医生都能发挥小小螺丝钉的作用,对整个卫生体系的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