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心情,较前日的首个夜班,减轻很多。减轻的原因:
向战友学习。华山急诊室全体医护及工作人员,一样的危险,一样的担忧;一样的防护,一样的坚守。既然这样,没的说,给我上。
来自家人的呵护。感谢妈妈和爱人。身体疲惫,来一顿妈妈的饭菜;心情焦虑,来一段爱人的宽慰。效果,立竿见影。但更多地,是“视而不见”。有没有感染的风险?有没有危及家人并“一锅端”的可能?有,并且比普通家庭大很多。但,这就是家,不形容了,此处无声胜有声。
来自同事的帮助。感谢张树蓉医生,急我之所急,把为自己储备的唯一护目镜,让给了我。其他护目镜暂未到位,危机时刻,我就“笑纳”了。此帮助,我会一直记着。患难见真交。
来自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全体师生,特别感谢周广荣老师和贺聪泽同学;感谢上海江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夏仲琦经理;感谢中国医科大学上海校友会;感谢身在美国的前同事姜杰,感谢你们的照顾和帮助。
总的来说,病毒来袭、谣言四起,我也害怕,我也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但,疫情,正值用人之际,如不迎难而上、坚守岗位,留我何用?
医生,是技术活儿,但归根结底,是良心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