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抗击新冠肺炎 | 我们在行动(六)

时间:2020-03-10 13:39 来源:上海市 作者: 王友博 刘兴旺 通讯员:任羿诚


                                              抗击新冠肺炎 | 我们在行动(六)

外联部、宣传部 华山住培学员之家 5天前


抗击新冠肺炎

我们在行动

第六弹



自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正值节假日期间,各相关科室人手短缺,在沪的住培学员们能够不惧疫情、不顾休息,在各科室老师的带领下,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临床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医院分忧解难,为病人守护健康。


抗击疫情,我来助力


BY 王友博

“心电图室吗?拉个直线”。

这样一个电话,我在急诊心电图的上班开始了。

急诊是一个没有春夏秋冬,没有节假日的地方。在这个回响着监护仪报警声、救护车警笛声、急促脚步声、欢笑声和哭泣声,向死而生、生死时速的急诊,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多了一种声音。来自广播里的“送发热门诊病人做CT”、“发热门诊送血”等。

是啊,现在的这里也是抗击新冠的前沿阵地。而我所在的心电图室,无需直面发热预检、没有咽拭子检测,总归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然而,心与肺、循环与呼吸不分家,而心电图很多时候是基本的鉴别手段,这也提醒着我要时刻绷紧弦、不可放松警惕,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f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医生是注重沟通的工作。来到急诊的心电图间,少了和自己床位上就诊者的日常沟通,但我也忍不住与来做心电图的人攀谈,同时帮他们规划好各项检查先后顺序,尽量缩短在医院逗留的时间。

在心电图室的这段日子,我见到过穿着雨衣全副武装的上海阿姨,也遇到过年龄相仿面带焦虑的青年人。

手上接着心电图导联,嘴上总是闲不下来,一方面缓解就诊者因身体不适带来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一些抗击新冠的小科普

我不止一次遇到过因焦虑、心慌、紧张而检查结果无异常的就诊者,通过与他们沟通,看他们紧蹙的眉头逐渐松开离开我的诊室。

如果这样能减少他们因“疑心”而在这个时候来医院检查的次数,我想也少了一份感染风险。

这里没有无影灯、手术刀,也不像发热门诊一样惊心动魄,能在这个时候的急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是一种荣幸。

愿这个冬天尽快过去,前线的老师们早日平安回家。

王友博,2019级外科基地,

师从胸心外科马勤运副教授


“战地”日记


BY 刘兴旺


2020年2月3日,急诊心电图室,白班。

焦虑的心情,较前日的首个夜班,减轻很多。减轻的原因:

向战友学习。华山急诊室全体医护及工作人员,一样的危险,一样的担忧;一样的防护,一样的坚守。既然这样,没的说,给我上。

来自家人的呵护。感谢妈妈和爱人。身体疲惫,来一顿妈妈的饭菜;心情焦虑,来一段爱人的宽慰。效果,立竿见影。但更多地,是“视而不见”。有没有感染的风险?有没有危及家人并“一锅端”的可能?有,并且比普通家庭大很多。但,这就是家,不形容了,此处无声胜有声。

来自同事的帮助。感谢张树蓉医生,急我之所急,把为自己储备的唯一护目镜,让给了我。其他护目镜暂未到位,危机时刻,我就“笑纳”了。此帮助,我会一直记着。患难见真交。

来自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全体师生,特别感谢周广荣老师和贺聪泽同学;感谢上海江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夏仲琦经理;感谢中国医科大学上海校友会;感谢身在美国的前同事姜杰,感谢你们的照顾和帮助。

总的来说,病毒来袭、谣言四起,我也害怕,我也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但,疫情,正值用人之际,如不迎难而上、坚守岗位,留我何用?

医生,是技术活儿,但归根结底,是良心活儿。


刘兴旺,2019级外科基地

师从运动医学科陈世益教授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