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苏省

战疫能手“莫一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培医师莫敏

时间:2020-03-10 15:09 来源:江苏省 作者:谢波、程守勤、袁盼 通讯员:袁盼

战疫能手“莫一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培医师莫敏

在鼠年春节来临之际,武汉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扩散,疫情严峻程度不断升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打响。医护人员更是放弃了春节休假的机会,毅然投入到这场高风险的战役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专培基地在院领导和党组织的指导下,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一线。莫敏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外科危重症专科医师,也是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老师,在本次疫情来临时,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驰援武汉,并任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临时党支部委员、纪检委员,江苏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

剃发出征,整装待发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外科重症病医学专培医师,他牢记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勇敢面对困难,在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提出申请,主动请缨赶赴一线,决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临行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优秀专培导师黄英姿老师为他剃头。

 

2月4日莫敏与队友们正式进驻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开始战斗,并担任江苏省第三批医疗救援队医疗组副组长,该医院是武汉市收治重症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是伴有呼吸衰竭的重症病人。



迎难而上,勇挑重任

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他曾长时间不吃不喝在ICU病房持续工作10小时。高强度超长时间的“待机”,莫敏的鼻梁、脸部常常被口罩压红。虽然条件艰苦,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莫敏都能努力克服、迎难而上,尽全力救治病人。



 2月5日正当莫敏值夜班,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次医疗救援队的医疗副组长,他主动担任起重要责任。当时情况紧急,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线模糊,也没有B超的引导,莫敏克服重重困难,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带着5层手套为其紧急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最终一针见血。


 在重症病房内每日逐一识别排查危重患者,曾冒极大的风险,第一个冲上前线,1小时内为病房内25例患者取咽拭子行2019-nCoV核酸检测,任务结束后自身出现憋气呼吸困难。



他和ICU团队组员8小时内收治11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死亡。曾和北京团队的战友持续半小时球囊加压给氧维持患者氧合,最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成功。

他是创造了“六个第一”的医生。ICU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ICU内的第一例无创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份血气分析、ICU病房内的第一例经口吸痰气道管理、ICU内的第一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等等,无数的第一次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尽管当时医疗物资缺乏条件受限,仍然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抢救工作。

新的征程——“莫一针”

3月2日上午十点,莫敏正式进驻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天下午三点进病房,准备为一例危重病人上ECMO。他们评估了病人呼吸力学、超声评估了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评估后给患者上ECMO。患者呼吸衰竭、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都很低,紧张而有序,穿刺异常顺利,都是“一针见血”,大家都喊他“莫一针”,这是他援鄂后的第一例COVID-2019肺炎ECMO,从5点半做到7点结束。武汉肺科医院的工作强度要比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时候高不少,这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不要害怕,东南西北汇长江”这正是他与战友们共同为患者制作的爱心鼓励卡片,鼓励患者拾获战胜疫情的信心。“好好吃饭,咱们早回家”“窗外有暖阳,身边有我们”“执子之手,健康与共”“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我们多流点汗,你们少流点泪”,这些暖心卡片给病房的病友带去了精神上的鼓励,获得了病患的一致感谢。

用莫敏自己的话来说:“人生的经历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但愿某一天再回楚汉大地时,我能无愧于今日的时光!同时也警醒自己,细节决定成败,狭路相逢勇者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学员和老师们自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在邱海波教授和杨毅教授的带领下驰援湖北和江苏,哪里有重症病人,哪里就有他们重症人的身影。相信,在这样的基地,在这样的集体,众志成城,在一次次与病毒的生死交锋中,我们的专培学员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守护好人民的健康。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