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践行学医初心,在抗击疫情中成长(八)——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

时间:2020-03-24 10:22 来源:上海市 作者:张敏 通讯员:余情

践行学医初心,在抗击疫情中成长(八)——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

 

我是班委,我可以上一线……

我是党员,我能支援急诊,上前线也可以…

我可以放弃休假……

随着新冠疫情日趋严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们纷纷表示,只要医院有需要,随时可以结束休假,到需要的岗位上支援,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胡志强 - 2019级外科基地住院医师

没有人想到,2020的新年居然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开局。身边的朋友都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戴上了口罩、帽子,甚至宇航服;全国一盘棋,所有的小区出入管制,人人都在演绎着无间道的剧情。然而,就在大家百无聊赖地在家中抱怨何时能放飞自己这只笼中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们整装齐发,奔赴湖北,只为能够多挽救一条生命,多拯救一个家庭,多减轻频繁刷新屏幕的你心中的一丝焦虑。湖北有你们,我们放心,上海我们也会努力守护。

记得那天,我正在神经外科病房值班,急诊突然打来了电话,一名脑血管瘤破裂出血的病人昏迷不醒。上级孙老师和我赶紧冲出病房,赶往抢救室。当我们赶到之时才了解到,这名患者是工友们送过来的,家人都在四川,她孤身一人在上海。而此刻,由于血管瘤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脑室,昏迷不醒。我们只能通过电话与家属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现在的情况,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最坏的情况。电话那头是撕心裂肺的哭声,此时此刻,就算家人们能够动身前往上海,也需要隔离十四天后才能赶往医院,患者家属只能拜托工友代办相关事宜。当我对于疫情带来的残酷影响和残忍现实深感无奈时,一旁的工友们拿来了他们七拼八凑的医药费。工友们看上去并不是特别富裕,但却嘱咐我们一定要救她。疫情阻隔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但是阻挡不了人间的爱。就像阻挡不了我们的老师们火速冲向湖北那义无反顾,势必达成的决心一样。疫情期间的急诊和平时不太一样,每一位医护都身穿隔离衣,带着护目镜和口罩。抢救室仪器的嘀嘀声不绝于耳,但是为生命奔走的脚步声却从未停息!而孙老师,已赶往手术室。


 

齐志鹏 - 2019级外科基地住院医师

因为值班的关系第一次不能春节回家和家人团聚;因为疫情的影响第一次对医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反思;因为新冠病毒的防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种种的第一次让今年的春节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春节。

作为一直留守在上海的住院医师,我的工作没有被按下暂停键。由于大部分年后返沪的同事进行健康观察,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本来在肝肿瘤外科轮转的我,被安排到肝外科监护室工作。在监护室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有太多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疫情期间经常听到“加强重点科室的防护措施”,没有想到肝外科监护室也成为了重点科室。一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发热,被收入监护室,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毒性肺炎,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这个病人的到来仅仅引起大家短暂的紧张,随后就投入到患者的积极救治过程中去。因为之前医院医务处、教育处和外科基地对新冠病毒防控进行了在线教学,医务处及时发布最新的新冠病毒肺炎的诊疗指南及流程,编制了“新冠肺炎防控口袋书”,科室组织大家学习隔离用品的使用方法,医院也提供了充足的防护用品。很快病人的发热症状得到控制,病灶也逐渐吸收,第三次核酸检测及随后的抗体检测仍是阴性。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更深刻的体会到疫情严重地区医护人员的伟大,也体会到中山医院预控体系的完善。

27日朋友圈被中山医院第四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出征的消息刷屏以前,我已经被勇士出征的氛围所笼罩。肝外科监护室也派出了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医疗队,并举行了短暂且隆重的送行仪式。看着和我年龄相仿的伙伴背上行囊,带着家人、同事的祝福,“逆行”支援武汉,我感触颇多。一方面是深深的无力感,感觉平时所学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是更深的责任感,这些可爱的伙伴出征后留下的空缺应该由我们留守下来的人马上填补,担子更重,责任更大。这两方面都督促我加强业务学习,尽可能的扩大知识面,完成“卓越住院医师“的培训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住院医师。

在这场疫情防治战役中,相信每一位住院医师都得到了锻炼并迅速成长。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我们有勇于奉献的医护人员,有众志成城的人民群众,有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住院医师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更要培养的是他们对于医学工作的热忱、灌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此次抗击疫情中,青年住院医师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行动得到了锻炼。相信他们怀揣着这份热忱和奉献精神,日后一定会成为称职的医生!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