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广东省

前线日志:90后医生的担当与使命

时间:2020-03-25 11:20 来源:广东省 作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员:王伊晖


 余延辉:90后医生的担当与使命


 “当时没有想太多,更多的是来自医生这个身份的本职反应吧。看到很多医护工作者奋战在一线,如果可以,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余延辉看来,医生在哪都是工作,只要武汉需要,只要群众需要,必支援必响应。

其实,余延辉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年纪最小的医生,也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疫情发酵以来,余延辉第一时间报名赴武汉参加了救援工作。24日,他跟随广东国家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至今,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




No.1放心,我同事会救我的


 3号晚上六点接到通知,需要大家收拾好行李1小时后在医院集合。那时候的我刚下完班,回到家正准备吃饭,没来得及吃饭就赶紧收拾行李了,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在想怎么告诉爸妈这个消息。余延辉回忆到。

当告知爸妈自己要前往一线支援,余延辉的父母虽然全力支持,但也有些担心。

余延辉安慰他们,“这次前往支援的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50多位同事,队伍很庞大,救援经验丰富,不用担心,假如我倒下了,我的同事也会救我的。随后背起行囊,随救援队连夜冒雨出征武汉。

前往武汉路上,余延辉担心留守医院的同事因为少了他,排班会很辛苦,便一一向科室同事发消息,“如有需要我远程帮忙处理的工作,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后将第一时间回复。”同事眼中的余延辉,就是这么一个助人为乐,做事靠谱的小伙子。




这还是余延辉第一次来武汉。当满载救援队员的车辆进入武汉主干道时,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其它车辆,与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形成强烈反差。长江两岸高楼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画面,让余延辉感到十分震撼,那时的他真正有了一种上战场的紧张感。

余延辉是省二医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级学员,曾作为优秀住院医师代表在医院2019级住培医师授袍仪式典礼上发言。国家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的是要培养有岗位胜任力的合格医师。

在此次疫情中,住院医师余延辉切身感受到白衣天使的勇气与众志诚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90后住院医师的责任与担当。


No.2 战疫一线的“CT检查官


到达武汉后,省二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先后进驻了两家方舱医院,分别是江汉方舱医院和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刚到武汉的头一周,因为硬件设备暂缺,那时的余延辉主要负责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物资搭建、日常消杀、院感管理工作。

随着CT成为了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方舱医院也紧急调配了两台移动CT机以供诊疗需要。早期我的工作是调试好机器参数,用最适当的算法来消除图像伪影。硬件调试到位后,开始给患者做CT检查,我主要负责指导患者摆好体位,训练患者吸气、憋气,拍摄出高质量的CT图像,给临床提供进一步的诊治意见。余延辉说。




在救援队刚开始投入工作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因为医护工作需要三级防护,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护目镜不透气,水蒸气凝在护目镜的镜片上起雾,严重影响视野,影响正常行走活动和诊疗。

省二医围产医学及门诊片区护长郑文和几个护士,查了各种防雾方法,并亲身对比测评各种方案的实际效果,分别在5副护目镜内壁涂上了碘伏、防雾剂、酒精、洗手液、沐浴露。为了尽可能模拟上班的环境,几个人带着护目镜在几度严寒的路边,吹刮了6小时,最终实验结果得出防雾剂效果最好。

“看到护长和几位护士姑娘冻红的脸,我真的好感动,我们这个团队真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大家庭。”余延辉说。在那之后,余延辉觉得自己的责任感更强了,大家齐心协力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病人早日康复,让疫情早日散去。




No.3 在工作中寻找学习榜样


221日,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建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带着广东经验被抽调到新的方舱医院当大管家,开展新的诊治工作。新的方舱设置了近700张床位,共分ABC三个区,分别有广东医疗队、江西医疗队和天津医疗队负责。

余延辉表示,“因为我们是唯一有方舱工作经历的队伍,因此担任起了其他队伍的岗前培训工作,分享了病房环境改造、仓储管理、抢救室布置、分诊流程、院感防护等相关经验。把之前方舱遇到的问题都提前规避了,所以在新方舱医院的诊疗工作顺利很多。”


一线援鄂过程中,余延辉深刻感受到党员抗击疫情的带头作用,处处都能看到党员干部努力奋战的身影。他们作为先锋队、突击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干部用行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场上高高飘扬。

深有感触的余延辉,连夜写了一封3000字的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在党员身上,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不仅仅是对于工作的态度,还有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无私付出。我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余延辉说。

冬去春来,从24日余延辉驰援武汉到今天,已经快50天了,不久前,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所有患者也都出舱,实现关门大吉,而余延辉所在的省二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将回到广州。武汉这座城市不仅是气温在一天天回暖,确诊患者的数字也在一天天变小,相信不用太久,繁荣如初的武汉会如约而至。



黄平:转战感染科给患者心灵的护理


32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驰援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的洪湖赤卫队”14勇士奋战多日的ICU休整了,但他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继续转战感染科。

“相信这一个星期在感染科所说的话要比我在ICU工作十年说的都要多。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黄平感慨地说,平时在ICU很少有清醒的患者。这里感染科的患者平均年龄70岁左右,都是清醒的,陪他们聊天也成了我的主业。

对于患者提出的需求,黄平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的,因为她深知,患者最需要的治疗不是药物,而是陪伴和心理护理。




1床的老奶奶

对于1床的老奶奶,黄平已经交代了很多次:奶奶,下次下床记得要呼叫我呢,您行动不便,地板潮湿,我怕您会滑倒。

老奶奶点了点头,可每次下床还是不按铃。黄平看着心里焦急又担心,于是只要把其他患者护理好,就搬来凳子,坐在老奶奶的病房门口守着她。

就这样,黄平值了两个班后,奶奶对她说:“姑娘,我知道你们忙,不好意思麻烦你们啊。”黄平愣了一下,心里又酸又甜,原来老奶奶不是不明白,而是心疼她们。

“奶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怕您摔着,您不叫我,我只能这样守着你了。”黄平欣慰地回答。

于是,她们默契地达成了共识,奶奶只要下床都会按铃呼叫黄平。前不久,奶奶家人给她送来的卤鸡蛋,硬是要塞给黄平一个,“小姑娘,很好吃的,你快尝尝。”




6床的大叔

6床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那天早上他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80%,脸色已经发绀了,黄平马上给他上了无创呼吸机,半个小时后,血氧饱和度已经稳定到98%,明显呼吸顺畅了。

这天中午派发完午饭,黄平问他:“饿不饿,要不要吃饭呢。”他先是摇头,犹疑了一下问:“我这样可以吃饭吗。”黄平鼓励说:“我们可以试试。”随后,她把大叔的无创面罩松开,给他用高流量的鼻导管吸氧,确认没有呼吸方面的问题,且可以耐受,便在一旁陪着他吃饭。

“慢慢吃,不要急。”黄平看着大叔着急的样子,才知道他是真的饿了,劝都劝不住。“我陪着他吃完饭,再把呼吸机用上,他连着道了好多声谢。”黄平说。 

原来,大叔已经几天没敢好好吃饭了。黄平在聊天中得知,由于大叔的妻子病情更重一点,已经转到荆州治疗,他上着呼吸机,总觉得自己病情也加重了,心里有负担。每次黄平给他用药,他都问这药是用来干什么的,问清楚才安心。“我给他讲了这几天的治疗情况,已经在慢慢好转了,他才放下心来。”黄平说,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鼓励下,大叔也开朗多了。

“你们是不是10号就回去了?第二天他突然一脸不舍地问黄平。原来他在手机上看到了武汉计划10号左右关闭全部方舱医院的信息。要等你们都好了,稳定了我们才能走。听到黄平的回答,他才满意的点点头,放下手机休息去了。



 

(省二医院办宣传科 王蒙、党办党建科陈淑华供稿)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